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感分析:

(2008-11-30 20:04:19)
标签:

传统医学

八纲辨证

健康

营血

卫气

经穴

内伤疗法

伤瘀变病

南少林

汉语

痛感分析: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美.托马斯.莫尔)

 

        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几乎成为有病无病的分水岭。

其实,其中有很大的区别。

 

    患者求医时的主诉,多数是以自身的感觉来表达的。没有医学知识的人,或医学知识肤浅的人,就不会将按之会痛而没有按之就不痛作为病症向医生述说。为什么呢?以为人在不舒服时,身上大部分按之都会一些疼痛反应。没有细心分辨内里的感受。

 

    其实,痛感分为两大类:主动痛感、被动痛感。急性病症期间,往往出现的是‘主动痛感’,当疾病潜伏、由急性转慢性、另因‘喧宾夺主’时,始发原病灶的痛感反应就会被‘掩盖’或‘替代’。这在“伤瘀变病”中的表现最为突出。

 

    西医往往将胸背部某处疼痛,一是考虑肋间神经痛,二是考虑内脏炎症反射出来的反应。西医发病学、病源学、病理学里,都没有中医学所说的“腠理”间的伤损瘀血的问题。而对伤瘀,特别是久年宿瘀,不但在致病性方面没有研究,连软组织伤痛发作,仍然谓之为肋间‘神经’痛。现代西医没能认识到的问题还很多,这只不过是最典型的一种。将浅痛(主动、被动)、无痛(主动)认为疾病就较轻,这种认识不但非常肤浅,甚至是非常愚昧的。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癌症疼痛反应来的太迟,为什么不在早期就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呢?

 

    伤瘀久宿体内,伤瘀原病灶的被动痛感反应,到生命末期机体临死时都仍然存在。就这点粗浅的生理原理,就很原始地告诉我们,躯体局部有问题的(血循环)一辈子没被疏通的都会一直保存到死。所以,无论主动痛感,还是被动痛感,都有血运不通的问题。而没有主动痛感,被动痛感仍然存在的,依然也还有问题。不能将只有被动痛感而没有主动痛感作为没有疾病存在的判断标准!

 

    伤瘀及其变病,为什么会蒙骗患者、乃至医生,成为“暗伤”“内伤”,就是因为历来由此错误的认识,一直未被更正。

 

    无数瘀血型疑难顽症(在伤瘀变病中属于‘五劳七伤’症),为什么难以治愈,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原伤处久年没有主动痛感,或仅在气候变化、感冒体弱时才有所发作,以为只是感冒所致,而医患均不将其当一回事。

 

    故特谨此选文,特别是对医者、久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身体是否还存在被动痛感的部位。因为痛肯定是有问题的,主动痛感要及时注意,而被动痛感也照样决不能麻痹大意。能早期察觉被动痛感部位,以及预测可能病变的靶的经络架位,是预防严重器质性病变的判断发觉方法。而疾病是否治愈,被动痛感的减轻乃至消失,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只将主动痛感渐消作为疾病好转的判断,就很容易为以后另类病变埋下伏因。故为医者,不得不需此“另类思考”。

                                                            2008年11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结石与伤瘀
后一篇:赤脚医生之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