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散木
王散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68,459
  • 关注人气:30,3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中的散木老师

(2010-07-27 20:36:52)
标签:

王散木

集子

土埂

嫩藕

诗文

李春阳

东平

赵曾友

情感

分类: 散文随笔

记忆中的散木老师

 

赵曾友

 

记忆中的散木老师
2009年8月9日与固始师范86级2班20年后聚会的部分师生合影 

 

  去年八月,刚刚参加完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的庆学,一推开办公室的木门就告诉我说,这次聚会你猜我见到谁啦?没容我思考,庆学又说,是教语基的王老师,从东莞回来了,依然年轻得很,洒脱得很,一眼看去,跟我们这一帮半老学生的生理年龄差不多哩!庆学还说,在同学聚会上,王老师说了很多心里的话,很实在,很动情,很给人以启发……
  二十四年前,我懵懵懂懂地辞别家人,在不远不近的蓼东平原读师范的时候,一马平川的黄泥地、绿叶飒飒的白杨树以及深浅池塘中的残荷嫩藕,并未给初来的学子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欢快。倒是学校门前一隅百十亩阔的大水塘,沿塘四周数千米的土埂长堤,晚风吹来时一波一波的浊浪翻叠,以及土黄色的水波里小白鱼的灵光一闪,无不勾起刚离家的孩子们的点点幽思……站在教学楼的三楼上,遥想着往南方向的模糊山影,薄薄的夜幕降临了,晦涩的乡思也在一点一点地长高起来。
  紧张的学习渐入正轨以后,蓼东平原盛产的满是薄霜的冬瓜、清脆泥香的嫩藕和有着清真风味的芝麻烙饼以及麦面搅和的被称为汤的稀面食——面疙瘩,渐渐组合成了一日三餐的全部内容。我在寄往家中的书信里说:生活很好,学习很好,老师也很好……能够证明老师很好的一件事,便是那日上语基课。散木老师为了阐明语基与文选的关系,强调语基课程的基础性要义时,在黑板上板书了“荣辱”两个字,要找同学指认。我恰坐在第一排的正中位置,散木老师教鞭一点,我便站了起来,心想区区“荣辱”两个字还能难住初出农门的老咱不成?于是,就很不将这两个字放在眼里,挺直身子骨,高声读道——柔!散木老师听了,淡淡地一笑,你是商城来的学生吧,请坐,语基课堂上不要讲方言,要知道标准的普通话的读法是——荣、辱[róng、rǔ] !老师一字一顿地说。
  散木老师居然一下子便从我的口音中听出了我的地域籍贯,而且字正腔圆地教会了我们准确的普通话发音技巧,实在是出乎我的所有预料。也从此,对着那个中等身材、鸭绒旧袄、戴着一副大玻璃眼镜、抿起双唇细语轻言的语基老师开始莫名地崇敬起来。在新学期的第一次歌咏比赛前的集中拉练上,散木老师走上教学楼的水泥台阶,手拿一截细长的竹鞭,一左一右地滑着弧圈比划着教练……站在别的队营里(老师是一班的班主任并教我们6个班的语基,我在四班)欣赏老师的一副儒雅风姿,实在佩服得五体触地!
  据说,老师早期的求学经历很有一番艰难。先是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回乡连大队民办教师都没有当上,便去了水利工地做了修水渠的民工;后来是他的老师几经周折推荐做了乡村中学代课教师;再后来参加高考,以同类考生中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院。在学院就读的日子里,老师就开始整日整夜地琢磨文字,研读人生。三年学业期满,老师除了领到一本大红的大学毕业证书,还在学报和省里大刊发了文章,并还出版了一本蓝色封面的诗文集子。这本取名《诗苑撷英》的诗文集子,是由老师就读的学院院长、著名语言学家张静老先生亲笔题写的书名。我们在师范就读的三年里,老师的这本小集子,几乎是人人口袋中的必备读物。课堂之上,伴随楼下青春气息的白杨树叶细碎作响,聆听老师微启的双唇里吐出来的每一个字音;课堂之下,蹲坐在校园西南角春秋古墓的那一丛蔷薇花下,精读老师新版的集子里罗列出的每一粒汉字,均是早期的求学人生大美大美的欢乐和享受……
  枯燥的语基知识,经老师的口中讲解出来,居然妙趣横生,他能把生活中的典型范例与之结合得天衣无缝。比如,老师说,知不知道双关或者谐音的妙用?运用得好,还能成就一段美妙姻缘哩……散木老师乘着诗性,讲了一段“一把手”的故事。老师说,在他老家那里,有一对早年下乡的大龄知青,因是异乡僻壤,免不了有些孤苦,相互有些照应,内心的某些情愫便潜滋暗长了。然终生的大事情是不能不告知家中双亲的,可是女孩子有一些顾虑,怕是家中不答应;但时日长了,又恐生变,怎办呢?女孩子灵机一动,有了主意,写信告知父母说处了一个对象,是乡里的“一把手”,问父母是否同意?双亲读了来信,大喜,赶紧回信说既是乡里的“一把手”,便是有了后半生的依靠,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呢!女孩子便欢欢喜喜登了记,再携手小伙子双双回门来了。父母一看,大惊,居然是一肢独臂的大小伙子……女孩子说,我告诉你们说就是一把手,你们也都答应了的……况且这孩子可是个身残志坚的榜样呢?父母无奈,这一段美妙姻缘便如纺纱一般地续写了出来。正是青春中的学子听了,无不为那机智中的善良女子叫好!
  后来想一想,大家当初对于枯燥的语基课程十分地喜爱,很大的原因就是散木老师的智慧和机趣也融汇其中,实践上的身体力行,自然要胜过理论上的独白许多。在讲到诗文对仗上,老师说他曾经琢磨过几个好对子,就是想不出较好的下文来,大家何不帮助一起参考?老师说,其一是“近世进士尽是近视”,看看你们在座的各位,从独木桥上一路拼杀过来,虽然不是穷经皓首,哪一位不是雌兔眼迷离的?老师故意拿木兰诗的句子描画大家。老师又说,他昨日晚上苦思,刚刚拆了一个字,是“古文故人做”,感觉有些精巧,可惜如何对呢……老师还说,某年春上,一班子文朋诗友去乡下寻访一位叫做李春阳的好兄弟,老师一边骑着单车一边暗想,“阳春里访李春阳”,首尾回环,实不好对。如此这般,两年的语基课程,就在散木老师的点滴春风化雨中悄然地度过了,就如同古墓堆上的那丛野蔷薇,春自抽芽,夏自开花,秋仍繁华,冬亦清灵……孤寂冷峻的片片花瓣,遍撒陵丘上的杂色草皮,组合起来就是人生最初的记忆的胶片!
  倘若从男生宿舍楼抵达前院教学楼,除了红砖铺出的漫长甬道外,中间还有一条捷径可走,就是穿过一处只有一面围墙的轩敞院落。两排旧式的红砖瓦房,红漆刷出的玻璃窗框,方砖扣出的粗糙地面,这里也是老师的简陋居室。散木老师的那一间,在一处露天的水管旁边,不足二十平米,一家人蜗居。老师娘子无业,是位贤良的家庭主妇,素衣白面,谦和笑脸,操持着一日三餐,与外界无争。老师娘子有一台缝纫机,专给学生做一些缝补浆洗的活计。我的一条裤子当中开了缝儿,送给老师娘子补了,取的时候恰逢老师在家,老师递过来直摆手,说算了算了这点儿小活儿算啥哩?
  三年的师范生活尚未读完,老师忽然离职了,据说是被调到县委某部委,从事专职的新闻采编工作。此一次变动,在学子们的心中掀起了数丈波澜,远远胜过校门前细柳轻拂的詹大塘那一抹黄波涌流的水面。三尺讲台上走失了一位勤学苦思的好老师、好学长,大家的心里有一些可惜;大千世界里接纳了一位笔耕不辍的好男儿、伟丈夫,观者的心态也渐渐平息。远离了老师的那一段日子,古墓堆上的蔷薇花依然繁盛,老榆树下的枯燥生活依然继续,校园后围青黄土埂上的诗文诵读也在悄然地延续着,关于老师的点滴信息仅从散见的报刊上才能略知一二……
  上世纪九十年代,蓼东平原大水,洪水漫漶,灾情甚重。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驱车千里视察灾情,散木老师全程陪同。于是,在一篇标题为《国务委员访农家》的纪实通讯中,我们看到的依然是老师惯有的行文风格:阳光媚好,鸟雀静然……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灾后重建景象。数年后又某日,从《人民日报》上读到老师的美文《豫南的阳光》,从字里行间忽然发现,久无消息的老师居然已经“客居成都几年”了……想起偏居西南某隅苦苦营生的文采飞扬的老师,离乡背井唯求涅槃,过惯了小日子的我们心里实在有一些愧疚和惭愧,因为与老师相比,我们被抛下得愈来愈远了!
  返程后的庆学还说,王老师现在东莞发展,签约某家大刊,受聘某出版集团编审,虽然经历过较多的世事沧桑,但是心态好、精神好、身体好……驻跸成都,瞻望东莞,胸怀宇内,网上风光无限,网下粉丝无数,且与很多文学名家过从甚密。现在看来,散木老师当初义无反顾地出走,实际是他新生命的再娩,浴火后的重生……只有秉笔直书为人喝彩的,才最应当得到别人的推崇和敬爱!
    (附言:本文为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本人散文集《春花秋实》代跋语,感谢赵曾友留下这段美好的回忆,很多事情我本人都忘记了,读着这篇回忆文章,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美丽温馨的校园,回到了三尺讲台,又回到了学生们中间……赵曾友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726815320

链接:与1986级师范生20年后相聚感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c77ab0100e4ga.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