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道上的潘复旧居和胡佛旧居 博陵
天津五大道中最长的马场道,东北向起点与南京路(旧时的墙子河)相交。天津市重点中学20中的围墙栏杆上,有一块文物牌:潘复旧居。
2006年,随着示范校20中校园的扩建,原马场道2号的潘复旧居和6号的胡佛旧居等已纳入校园范围。
紧邻昔日墙子河平安桥畔的潘复旧居,解放后一直是市农林局机关的所在。曾随一起上干校的朋友出入他的机关,略带坡度的院子里多有林木。只是,那曾经华丽的西式花园楼房确实已显老旧之态。小楼与院内原有的配套平房,共有房屋一百多间,仅卫生间就设有11处。旧居屋顶、四壁曾经的精美绘画以及宽敞、气派的客厅,展示着五大道缤纷小洋楼中的一处亮点。
旧居最早的主人潘复,生于山东济宁的名门世家,清末举人。北洋政府时期,潘复一直任到财政总长等职,并短期在国务总理兼交通总长任上。1928年后,退隐天津的潘复过起寓公生活。现代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孙传芳、张宗昌、曹锟、张学良、司徒雷登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1936年9月12日,潘复在北京病逝并回葬天津。
潘复的父亲潘守廉是光绪朝进士,有藏书、刻书之好。潘复去世先于其父。包括“二宝”(明拓华山碑、宋刻《资治通鉴》)在内的所藏图书,为父子所共典有。缘此,旧居又有一个名字:华鉴阁。
如今,依照原样复建、位置略向东移的潘复旧居看上去很新,成为20中学的行政楼。
原作为20中附小(五区中心小学、重庆道小学)的胡佛旧居,是美国第31届总统、早年任职开平矿务局工程师的胡佛(1874——1964)在津时的住所。
1912年,当时的“开平矿务局”迫使“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签订“联合经营”合同,成立了“开滦矿务总局”,总局办公楼在如今天津的泰安道上。1899年初,24岁的胡佛来到天津。除最初一段时间住在利顺德饭店,胡佛在津七年多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马场道这处住所。
原马场道6号胡佛旧居有东西两座楼,中间是较长的甬道。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局部三层,带地下室。需仰视的楼门在十多级宽宽的石台阶之上,两面是左右弧形分开的光滑石扶手,像天然的滑梯。
旧居东面毗邻的是一处较小的楼房院落,上世纪50年代住着苏联专家,后为天津社科院使用。旧居西北面是旧日的英国文法学校,现20中学校园和建于1926年的老教学楼。
1976年受唐山地震波及,拆除了震损严重的胡佛旧居东西楼。原地盖起了一座新的小学楼。时间不长,小学楼再次被拆除,校址迁离。
今天,再来胡佛旧居探访的人,看到的只是一片平坦的学校操场。
稍作位移复建的潘复旧居


胡佛旧居原址成为操场的一部分(2008.7)
左面香港大楼,右面远方胡佛旧居西楼——转自“中国记忆”
上图局部放大(都说胡佛旧居照已难寻,这里略可看到昔日的影子)
拆除前的重庆道小学(胡佛旧居)一角(截图自《回望青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