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翅鸭,白眉鸭和赤麻鸭--沙河

标签:
佳能1d·x摄影爱好图片欣赏原创摄影沙河 |
分类: 动物篇 |
拍摄时间:2021年04月23日
拍摄地点:北京的沙河
用佳能1D·X机,佳能红圈600D·4.0(2代)+1.4镜头拍摄
p1.绿翅鸭(学名:Anas
crecca)是小型鸭类,体长37厘米,体重约0.5千克.嘴脚均为黑色.雄鸟头至颈部深栗色,头顶两侧从眼开始有一条宽阔的绿色带斑一直延伸至颈侧,尾下覆羽黑色,两侧各有一黄色三角形斑,在水中游泳时,极为醒目.飞翔时,雌雄鸭翅上具有金属光泽的翠绿色翼镜和翼镜前后缘的白边,亦非常醒目.跗鳞盾片状;雄体气管有不对称的膨大部;两者鸣声不同,通常羽衣及行为亦异;配偶关系及家庭生活维持时间短;一年换羽2次,雄体常换“蚀羽”及鲜艳的婚羽各1次;幼雏的绒羽有明显花纹;雌体有“逗引”表演.广泛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p2.栖息环境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开阔、水生植物茂盛且少干扰的中小型湖泊和各种水塘中,非繁殖期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江河、河口、港湾、沙洲、沼泽和沿海地带.
p3.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p5.白眉鸭(学名:Anas
querquedula)属小型鸭类,大小和绿翅鸭差不多,体长34-41厘米,体重不到0.5千克.雄鸭嘴黑色,头和颈淡栗色,具白色细纹;眉纹白色,宽而长,一直延伸到头后,极为醒目.上体棕褐色,两肩与翅为蓝灰色,肩羽延长成尖形,且呈黑白二色.翼镜绿色,前后均衬以宽阔的白边;胸棕黄色而杂以暗褐色波状斑.两胁棕白色而缀有灰白色波浪形细斑,这同前后的暗色形成鲜明对照.雌鸭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而带棕色;眉纹白色,但不及雄鸭显著.以水生植物的叶、茎、种子为食.分布于英国、南部、芬兰、法国、意大利、黑海、土耳其、西伯利亚、中国、蒙古、堪察加半岛.越冬在欧洲南部、西非、埃及、肯尼亚、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南半岛、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栖息环境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江河、沼泽、河口、池塘、沙洲等水域中,也出现于山区水塘、河流和海滩上.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p6.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kg,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5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主要繁殖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北部、亚洲中部和东部,越冬在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缅甸、泰国和非洲尼罗河流域等地..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尤喜平原上的湖泊地带.主要在内陆淡水生活,有时也见于海边沙滩和咸水湖区及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注
相关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我的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