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傣族风情-集市录

(2011-06-17 08:15:22)
标签:

佳能

无敌兔

旅游

版纳

摄影爱好

分类: 旅游篇

拍摄时间:2011年1月17,19日

拍摄地点:版纳

用佳能无敌兔机,佳能红圈24-70镜头拍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芭蕉叶蒸鸡好诱惑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感谢宝宝的精彩拍摄傣族风情-集市录(手持佳能G11卡片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在集市上看到三五成群的小和尚:他们身披黄色袈裟俨然一副出家人的打扮.感谢司老师的精彩抓拍傣族风情-集市录(手持佳能G11卡片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身着筒裙的傣家妇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赶摆的小和尚正在与做买卖的小商贩讨价还价.

 

傣族风情-集市录

p9.西双版纳的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入佛寺当几年和尚,三五年便可还俗,这是上乘佛教的一种规矩,历代都要遵守.他们认为只有当过和尚的人才是有教养有学问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寺院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学校的角色.还俗后的和尚,可谈情说爱,娶妻生子,务农经商,参军、上学、当干部,并且倍受社会的爱戴和尊重.若男子不入寺当过和尚,就很难得到姑娘的喜欢.没当过和尚的人被称为“岩百”、“岩令”,即没有知识、不开化的愚人.

    所以,直到今天,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一袭黄色僧衣的小和尚,或走或坐在巨大的棕榈树下.虽然已经剃度为僧,但是孩童的天性并没有消泯,几个顽皮的小和尚在路边嬉戏,但是在面相上俨然可以看得出庄严的影子.

    入寺后由佛爷举行入寺仪式,剃去头发,身批黄袈裟.小和尚受戒为僧后,便可长住寺中,跟随师傅学习傣文和佛经,还要负担外出化缘和寺内的部分杂务.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其对佛经教义等掌握的程度可依次晋升为帕弄、都(师傅,亦有大小之分)、祜巴等.升为祜巴的僧侣如无特殊情况将不再还俗.故愿晋升者不多,一般到了一定级别的师傅便还俗成家立业去了. 
    小和尚们出寺上街,必须三五成群,不能与其它孩子同行,更不能与女孩子言谈打闹,言行举止非常平和,没有高声喧哗、打架斗殴和损坏公物的现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的热带水果,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集市,有很多当地的特产,看着穿着筒裙的大妈们把东西摆满了一个市集,感觉真好.傣族是个以女性为主的民族,男嫁女取,家里的事女的说了算,男人在家似乎什么都不用做,就是小的时候到寺里当和尚学习傣族的文字文化,然后还俗嫁个媳妇就OK啦,剩下的所有事都是女人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傣族的MM都是结婚前非常漂亮水灵,一结婚就一个个成了大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简单的组合,便成了一幅精美的油彩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相关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我的相关博文:

“黎明之城”--景洪市 2011-05-26 09:39 傣族风情-集市录

美丽的孔雀山庄 2011-05-06 09:38 傣族风情-集市录

走进傣家的竹楼 2011-04-22 08:26 傣族风情-集市录

傣族园感受泼水的快乐! 2011-04-12 09:12 傣族风情-集市录

热情欢快的《多歌·水》 2011-04-06 08:11傣族风情-集市录

湄公河印象-它是开心果! 2011-03-19 07:36 傣族风情-集市录

超级歌舞秀·《勐巴拉娜西》 2011-02-01 10:00傣族风情-集市录傣族风情-集市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随拍/上篇 2011-01-24 15:17 傣族风情-集市录

 

<版纳行·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