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季(三)·绿色一抹/下篇
标签:
佳能无敌兔北京夏季摄影爱好图片欣赏心境学习原创记录休闲 |
分类: 风景篇 |
拍摄时间:2010年6月6日
拍摄地点:颐和园西堤
用佳能无敌兔和卡片机,佳能红圈24-70镜头拍摄
p1
p2
p3.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它是颐和园西堤上六座桥之一,位于西堤最南端.因为西堤上遍植垂柳,此桥掩映在柳色之中,故而取名于杜甫的诗句:“柳桥晴有絮”.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柳,让人想起绿色,生机和活力.而“杨柳枝”,“杨柳依依”,“月上柳梢头”,又让人联想起了玉人可怜的姿态.柳桥虽得名于柳色,但究其创意还有几分杭州西湖“柳浪闻莺”的内涵.“柳浪闻莺”原是因西湖“柳浪”桥而蜚名的“西湖十景”之一.乾隆皇帝以“柳”字点睛在桥亭上,赋予了柳桥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柳桥与环境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柳桥是在北京很少见的廊桥,桥上有很多廊画,蕴含着很多故事.
合图中的右下图是xzll拍摄中.(卡片机拍摄)
p4
p5
p6.颐和园的桥同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一样,包涵着我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并使我们引为骄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座桥都是一幅画,一本书,一段历史.
p7.豳凤桥远景
p8.玉带桥近景.玉带桥旧名穹桥,俗称驼背桥,北京颐和园西堤最著名的一座石桥.它修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为西堤上界湖、豳风、玉带、镜、练、柳6桥中唯一的一座高拱结构石桥.以汉白玉和青白石雕砌而成,净跨径11.38米,而矢高约7.5米.设计者匠心独运,在拱桥两端加上反向曲线,构成波状线型,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洁白的石桥凌空隆起,既高且薄,恰似驼峰高耸,玉带飘扬.玉带桥跟宫阙的红墙、长堤的翠柳、背后青山上的宝塔,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绝妙的丹青图画.因“洁白如玉,形似玉带”而得名.由流畅地双反向曲线组成弧形桥体,两旁镶有精致的白石栏板;桥栏望柱上精工雕有形态各异和展翅翱翔的仙鹤,显得格外富丽堂皇.玉带桥横跨昆明湖与玉河的分界处,桥下为玉泉山泉水流往昆明湖的入口,是当年乾隆帝和皇后从昆明湖乘画舫游览玉泉山的通道.
p9

p10.站在玉带桥上俯拍西堤.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提而建,乾隆皇帝有诗曰:“面水背山地,明湖仿浙西;琳琅三竺宇,花柳六桥堤.”六桥,即沿西堤从南向北依次的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座式样各异的享桥,在练桥和柳桥之间为仿湖南岳阳楼构建的景明楼,堤边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素有“北国江南”之称.
p11.多次游颐和园,注意到在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内,有数十座各具特色的桥,与美丽的园林山水和亭、台、楼、阁、廊、榭巧妙结合,相映成趣,较好地体现了内涵深厚、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桥文化,值得欣赏和玩味.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桥点缀其间,那么颐和园的园林风景将大为逊色.
p12.园中一码头
p13
p14
p15.晨雾中远眺园中《十七孔桥》.从规模上看,颐和园的桥大都属于小型.其中最大也最长的是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之间的十七孔桥,长150米,是乾隆年间仿卢沟桥而建,桥的栏杆柱头雕刻有544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
p16
p17
p18.眺望十七孔桥.
p19
p20
p21
p22.迷人的万寿山佛香阁远景
p23.合图中的右下图是xzll拍摄中(卡片机拍摄).
注
相关文字来源网络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