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2010-03-03 17:59:24)
标签: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文化 |
分类: 禅茶一味解老子《道德经》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车舟,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
1:小国寡民:老子在此提出了“小国寡民”的治国方略,“小”和“寡”在本句中,都是使动用法,使其邦小,使其民寡。即削弱分封诸侯的领地范围,减少分封诸侯的辖民数量(辖民数量与兵力成正比)。
2、什伯人之器:指需要数十、上百人共同协力,才能使用的大型器械。春秋时,此类器械多为战争和建筑所用。“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是在继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治国方略之后,进一步描述“小国寡民”的程度,即使各分封的领地主,无法再合百人之力继续使用大型的器械。
3、使民重死而远徙:通行本为“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多了一个“不”字,马王堆甲乙本均没有“不”字,据而更正。本句是继而讲“小国寡民”的方法——“重死而远徙”。
4、虽有车舟,无所乘之:通行本为“车舟”为“舟舆”,依据马王堆甲乙本而更正。
5、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结绳”是上古时代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法。“使民复结绳”是比喻,意为使人们回归于淳朴。“用之”,指用淳朴的思想,后文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本句的效果。
6、“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是在描绘“小国”要小到何种程度。小到这一国一切,另一国都可以看见。小到这一国的鸡狗之声,另一国都可以听见。即,将分封的领地,缩减到一望之内。人在平地上一眼望去的距离,按现代科学的计算,约为4公里。这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削减封地后,所残留的封地范围是何等的相似啊!
7、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多数人都将此句解为:不同国家的居民就算到老死,也不交往沟通,各自保持着封闭的生活。笔者不认同此类之说。笔者认为,“往来”是指人口的流动,本句是老子在描绘统治者实行“小国寡民”治国方略后的最终的效果。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人口流动频繁,一国之政令苛暴,则人口流失。一国之政令贤明则人口流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形容统治者治下各封地人民均能安居乐业,无需流动。
意译:
(笔者对于第六十七章的注解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e389a0100h2xx.html)
(笔者对于第三章的注解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e389a0100gk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