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历史名人——宗白华

标签:
北京大学宗白华美学家教育 |
分类: 燕园纪实类 |

宗白华(1897-1986),原名之櫆,字伯华,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原籍江苏常熟,生于安徽安庆。
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德国语言文学。1919年,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于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他在《学灯》上发表了许多哲学、美学论文,同时大量发表郭沫若的新诗,使《学灯》成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1920年5月,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3年12月,出版诗集《流云》。1925年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30年,任中央大学哲学系主任。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论文,培养了大批知名学者和艺术家。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宗白华从南京大学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西方哲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1960年,为了培训高校教师,北京大学哲学系特设美学教研室。宗白华进入美学教研室,开设了“中国美学史专题”等课程。1963年,指导美学教研室编辑《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为编著《中国美学史》做准备工作。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1986年12月20日,宗白华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宗白华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专注于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对中西哲学、艺术观念和文化精神进行深广考察和反思的基础上,他形成了一系列在中西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研究及其比较方面极富启示意义、堪为后世之表的学术成果,为现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宗白华先生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其小诗曾和周作人、谢冰心的诗作齐名。1923年结集出版的《流云》被誉为小诗派的殿军。对宇宙、人生的自觉探索和对“艺境”哲理性的体验,是宗白华诗作的重要特色。除了在哲学、美学和艺术领域进行探讨和创作外,宗白华先生还翻译了许多西方学者的学术专著和文章,其中包括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上卷),为中国美学界介绍、引进了大量思想成果。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其学术路径以及成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著有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诗集《流云》,以及大量的译作等,均已收入《宗白华全集》(四卷)。
前一篇:幽魂花色谜193,印章谜
后一篇:漫游俄罗斯——乌格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