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行(19)—雅鲁藏布大峡谷1

(2009-04-18 15:53:38)
标签:

西藏

旅游

游记

雅鲁藏布大峡谷

分类: 2007西藏云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西藏行(19)—雅鲁藏布大峡谷 1  (大峡谷简介)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拐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流经区域有墨脱、林芝等地。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最后的秘境”。

    1998年中国科学院考察队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并对其进行科学考察。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关专家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和数千种标本样品,为大峡谷的资源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科学考察证实,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是“植物类型天然博物馆”、“生物资源的基因宝库”。同时,大峡谷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堪称罕见的“地质博物馆”。那段时间电视不断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从那时起,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到大峡谷去看看,那该多好啊!2007年7月30日至8月3日,我终于实现了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愿望。

    目前为止进入过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的人并不多,而且基本上属于探险式的。此处更适合于喜欢冒险的人。后来我从网上搜集到了进入大峡的一些路线。

    第1条路线:米林县派区—多雄拉—拿格—汗密—马尼翁—背崩。这是一条传统的大道,也是一条从喜马拉雅山北坡高原上到大峡谷下游河谷的道路。通常行走需经三天时间,中间带要翻越海拔4200米左右的多雄拉山口,过山口经拿格到汗密、马尼翁则是一路下坡。其中,汗密以下的老虎嘴一带,山路悬在陡崖上,十分险峻难行。历年运输发生事故皆在此处。从马尼翁走过钢架铁索吊桥,到达对岸的背崩区,海拔已降到700米左右。

  第2条路线:从米林县派区经大渡卡、格嘎到加拉,顺江而下进入大峡谷的小道。由加拉往下进入无人区,无路可走。沿江大概走一星期方可到达白马狗熊,沿江皆为刀削般的基岩陡壁。新中国建立以前,传统的通行是从白马狗熊上山,离开峡谷经西兴拉山口(海拔4400)米沿一条支沟直下,到达大峡谷,经大拐弯后的江边鲁古村,过溜索到甘代(东岸),由甘代顺而下经加热萨区直奔墨脱。

  第3条路线:从川藏公路上的帕隆起程,沿帕隆藏布江下游河谷下行,三天的骡马大道可直达大峡谷的顶端扎曲村,过新建的铁索桥(原为溜索)至达波,离开大峡谷横切过去,一路经原始森林和山梁,三天可到大峡谷拐弯下方的江边八玉村,然后经鲁古、甘代、加热萨到墨脱。

  第4条路线:从波密县的古乡渡过帕隆藏布江的古乡湖,上山翻过随拉山口(海拔4400米左右),西南下,直达大峡谷江边的加热萨区。沿途山路曲折,行程三天。

  第5条路线:从波密县扎木镇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越过海拔4200米的嘎隆拉山口,西南下,沿嘎隆拉南河经64公里、86公里(“64公里”、“86公里”皆为波墨公路上的地段专用名)也称为64道班、86道班,到达大峡谷畔的达木。这条线路经过多次修筑,步行道比较好走,开山季节甚至可沿公路开汽车直达63公里一带。顺利的话,一般两天时间可进入大峡谷到达墨脱。

    第6条路线:从波密往东不远到达兴,过帕隆藏布江沿达兴河上溯到源头,由盘山小道上金珠拉山口(海拔5030米),越过金珠拉沿金珠曲下行,经提琴到金珠区(格当),由金珠区往下过蚂蟥山经达木到大峡谷江边,一般步行需四五天时间。

    这些线路走下来都需要不少时间及经费的支持。这次我们一行六人徒步大峡谷,选择的路线可以说是上面提到的第三条路线的简化版。从川藏公路边上的排龙乡出发,沿帕隆藏布江下游河谷下行,直达大峡谷的顶端扎曲村,观看著名的雅鲁藏布大拐弯,然后原路返回。可以说我们的走法相对于其它方路线来说是容易得多,花的时间也少,1998年中国科考队花了40多天走完了全程,前段时间深圳驴友花雕也用了40天才完成了穿越。尽管这样,这一小段路我们走得也并不容易,其间我们过吊桥,爬滑坡,涉激流,爬断崖,战蚂蝗……可谓千难万险。

    这次探险之旅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其中大峡谷内4天),也没有深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核心地带,但她的魅力却使我终身难忘。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雅鲁藏布大峡谷排龙乡入口处的简易地图,此图为我们所走的路线。(照片由同伴张老师所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网上找的卫星图,红色线部分为我们走过的路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网上找的图片,红色线部分为我们走过的路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4、花雕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示意图。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我们走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山路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我们走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山路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7、没路了,我们决定趟过小河再找路。但包太重了,大家脱鞋涉水,并分工合作把背包传过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8、第二座吊桥,桥上风很大,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为安全起见,等一个人完全通过后下一个才踏上吊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遭遇山体滑坡,硬着头皮从湿滑的细砂石上走过,下面是雷鸣般的江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0、这是从算起的第三座吊桥,吊桥下面就是奔腾激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又一处滑坡,手脚并用,总算爬过来了。(张老师拍的照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2、滑坡后只剩下这样的岩石,当地人放了一条绳子在此,为了从这里爬上去,我们花了一个多少时。(张老师拍的照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3、在中国科考队立的牌匾前全照。(张老师拍的照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4、这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大拐弯,一路上还有不少的拐弯,但只有这个是真正的大拐弯,就在旁边还有一个小拐弯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5、(这是网上找来的照片)大峡谷内有几段蚂蟥区,平时头发丝般大小的蚂蟥吸饱血后会变得手指头那么粗。被蚂蟥吸血是不痛的,它会无孔不入,所以通过蚂蟥区要做好防护措施,我们有一个同伴被叮到了,我比较幸运,全程都没被叮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