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市赢率合理估值合理股价增长率 |
分类: 买股必知 |
基本面分析就是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balance sheet),目前和过去的赢利能力(earnings),和将来的赢利前景(growth),以得到公司的合理估值和合理股价。自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合理股价,我们就买,反之就卖。而技术面分析是只看股价的变动,从中发现一定的规律,以预测未来股价的走向。
http://www.tse60.com/Gallery2006/Pictures2006/myst_IX.jpg
基本面分析里最重要的数莫过于市赢率(P/E)了。除非你是个做短线交易地投机者(猜测者),你花钱买了一样东西,当然要知道这东西以后每年可以给你带来多少进账。市赢率是指股价(P)与每股过去一年的税后利润(E)之比,也等于公司总市值(公司所有的股票数目乘以股价)与公司过去一年的税后利润之比。它基本上表现的是你买了股票以后,回本的年数。比如你买了一家市赢率为20的公司,它表示,就算公司的税后利润在未来没有任何增长,你就20年把本钱收回来,然后就白拥有那些股票了。另一个例子是你花40万元买了一个房子,租出去的话可以每年可以收2万元。你这个买房子投资的市赢率也是20。这两个投资是非常类似的。
在市场里,成长型的公司,象生物制药和网络工程,通常有很高的市赢率,从30到上千,甚至是负值(假如那家公司目前还在亏损营运)。这是因为市场预计这些公司的利润在未来几年内会成倍地上升。传统型的公司,象金融,电力,百货公司,的市赢率只有5-20。每一个行业都有它自己平均的市赢率。在正常的情况下(就是公司没什么特别的危机或扩张的机会),电力公司的市赢率通常只用7-10,金融公司有12,而百货公司有17。这些不同的市赢率是主要是因为不同行业里的公司的负债情况和未来利润增长幅度不一样造成的。电力公司赚钱很稳(大家一定要用电嘛),但政府法律限制它们涨价的幅度,负债通常比较高。而一般公司就没有这些法律限制它们涨价。金融公司的负债也比较高。我下面将会讲述跨行业的公司的估值高低是比较的,不过方法复杂一点。因为跨行业比较公司要用到不容易确定的利润成长参数,大家一般不做,而代之于先选行业再选行业里的优质股的办法。
我下面会讲到用假如一个公司的净资产很多,用市赢率来给一个公司估值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计算以下这个比值:(公司总市值 - 净资产)/公司过去一年的税后利润。这个比值才真正代表公司公司赚钱的快慢,也就是你用多长时间可以回本。之所以要这么做用买房子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假如你花了30万元买了这两样东西:一个房子 + 10万元现金,同时你出租这个房子每年可以收1万元,你回本的年数是等于(30万元 - 10万元)/1万元 = 20年,而不是30年。(公司总市值 - 净资产)叫做企业值(Enterprise Value),我们必须用企业值与过去一年的税后利润之比(EV/E)来给公司估值。市场里我们常常可以找到一些公司总市值比净资产还小的公司。大家可以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公司?
财务状况里最重要的指标是净资产(net equity),就是一家公司多有钱啦。自然而然地,它就等于公司的所有资产(asset) - 所有债务(debt)。具体的讲,它等于现金 - 负债 + 有形资产(象产房,机器,电脑) + 无形资产(象注册专利) + 经销商欠它的钱(马上要收进来的) - 它欠材料商的钱(马上要付出去的)。大家不要看这公式长,其实最重要的,最大的两个数(特别是中小型的成长型公司)就是现金和负债。公司在发布季度财务报告时都会给出每个具体数字。因为无形资产的确定是很困难的,即使公司自己讲不等于零,有些保守的分析员就干脆把它当成零。之所以有时会出现公司总市值比净资产还小的情况是因为有些公司目前处于困难时期,正在亏损营运,而且市场觉得它们在未来好几个季度或1,2年都将如此,不知何时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这样就出现了公司的股价在每股的净资产值以下交易的情况。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巴非特不把整家公司买下,把公司关闭和把所有的资产卖掉,这不是一个稳赚钱的套利交易吗?确实是有人在做类似的投资,比如那些做危机产品投资的对冲基金。不过在做这样的投资时,我们不能忘记关闭一家公司的相关费用,包括员工遣散费,公司对员工退休基金的义务,履行所有与人或公司已签约的合同。因为这些在危机中的公司并没有申请破产,所有的合同都要履行的。考虑到以上的这些因素,把公司总市值比净资产还小的公司买来再关闭常常不是稳赚钱的套利交易。不过买它的股票又是另一回事了。
http://www.tse60.com/Gallery2003/Pictures2003/Pyramid.jpg
目前和过去的赢利能力(earnings)里最重要指标是最近12个月和最近3个月的营业额,扣除所有费用(包括债务利息,最后的利润税,和有形资产的贬值)后的利润,毛利润率(考虑材料费用,但不考虑公司营运的费用,比如员工的工资,每卖100元的货品可以赚多少钱),净利润率(考虑到公司营运和材料费用,但不考虑债务利息,最后的利润税,和有形资产的贬值,每卖100元的货品可以净赚多少钱),股息(公司定期分发给股东的现金),以及资产回报率(每年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的比值)。
有人可能会觉得看净利润率就可以了嘛,干嘛要看毛利润率?大家不要小瞧毛利润率。毛利润率和营业额是股票研究员判断市场对某一产品需求的重要依据,因为只有市场需求变大时,毛利润率才会提高(零售商有提价的能力)和营业额才会增大。如以下的英特尔公司的例子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公司在发布季度报告后,投资人虽然看到公司的税后利润和市场预期的一样,只是因为毛利润率或赢业额比预期的为少,而卖出它的股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净利润率和税后利润是股票研究员判断一个公司的营运效率的重要方法。一般而言,两家竟争的公司的毛利润率通常是差不多的,净利润率可以相差很大。营运效率高的那一家公司营运开支小,净利润率和利润都更高。在经济不好,不得不降低所卖的产品价格时,它更有可能存活和挤垮竟争对手。
将来的赢利前景(growth)通常是有两种:一种是讲最近3个月的营业额,税后利润,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了多少;另一种是分析员对公司未来3-5年的税后利润的平均增长率的预计(G)。营业额和毛利润率的同比值(当前季度的营业额或者毛利润率比12个月前同一季度增长或降低了多少)对于爱炒科技股的股民来讲是个很重要的指标。我们常常看见英特尔(INTEL)之类的一个行业里的领头大公司(俗称领头羊)在季度财务报告发布后,虽然税后利润的同比增加了,但营业额和毛利润率的同比降低了。这当然只能是因为英特尔降低了营运开销的源故。虽然公司的营运比以前更加有效了,但投资人常常把它当成是半导体市场正处于软疲的阶段,因而大量出售半导体行业的公司。英特尔自身虽然税后利润的同比增加了,也很有可能挡不住行业的卖压,因而也被拖了下去。
分析员对公司未来3-5年的税后利润的平均增长率的预计,G,是一个分析员给出的,主观的预计。他们怎么得到这个值,我们无法得知。不过有些严谨的分析员在研究报告里会提及。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对公司营运情况好坏的判断,使用所属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在其之上加一点或减一点。他们通常是一个行业的专家,由于常年研究一个行业里的几十家公司,他们常常对某家公司的营运效率比另一家公司好是有感觉的。比如,他如果给雅虎15%的增长率,他就会给谷歌20%的增长率,因为谷歌的名气大,员工素质高,预期它将会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过当谷歌的市值大到一定程度时,他也会考虑只给它网络搜索行业的平均增长率而不再添加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一个公司大到几千亿美元的时候,你不可能再提高公司的营运效率了,它的利润只能与行业的市场,或国家的经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有一个成长性的估值指标在市场里很常用,就是把市赢率再除以年平均利润增长率G,P/E/G。虽然很多人用P/E/G,如上所述,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指标应该是EV/E/G。这个值越低越好。但因为这个比值有用到分析员主观给出的利润增长率G,投资人在问分析员一个公司的客观的P/E或者EV/E值的时候,都会问一下“你觉得它的利润增长率G是多少”,以作为参考。因为不同行业市场的增长率和政府对它们的法规不一样,不同行业公司之间的估值高低的比较必须用EV/E/G。号称中国股神林园常常讲的“独家秘方”:他认为利润成长率为20%的公司的合理市赢率为20,利润成长率为30%的公司的合理市赢率为30,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我觉得林园自讲的炒股神话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地方。
这一章里我介绍了给公司估值的重要指标,想深究的读者可以读一读Graham的广受欢迎的著作<<Security Analysis>>(证券分析)和<<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聪明的投资人)。有一点指得一提的是,这些给公司估值的指标除了用来计算公司估值的绝对值外,很多分析员认为使用它们来选股(也就是公司之间的比较)而得到的结果更令人信服。另外,当市场里有重大消息时,只有在了解这些知识的情况下,你才知道如何反应。不然,当我们看到消息的时候,我们还是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里我会用实例来讲讲怎么读懂公司的季度财务报告。这些重要指标在季度财务报告里都有的。也会提及什么叫动态市赢率。
http://www.tse60.com/Gallery2003/Pictures2003/Right_Before_Transfe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