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早晨,游船停泊在奉节依斗门码头,自费游览白帝城(门票80元/人自理,索道20元/人自理)的部分游客走了,我们下船,一级一级地蹬爬奉节城的石阶。石阶有二百级左右,据说原来有三、四百级,三峡大坝开始蓄水后,水位上涨了,石阶淹没了不少。
石阶的顶端是奉节的依斗门,它有点儿像西安的古城门。依斗门是奉节县城著名的古城门。它是奉节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城墙,也是三峡地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它的城墙虽已严重风化了,但经修缮,看起来十分完好。那些古老的城垛,一对对垛口就如一双双历尽历史风雨的眼睛,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它们在这儿已经矗立了一千多年,阅尽了人间的沧桑。它经历了西汉公孙述称帝,蜀主刘备托孤,诸葛亮水八阵退敌,唐初李靖压兵荆楚,以及此后的诸多历史风云。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过遗迹。李白、杜甫、刘禹锡、范成大、陆游都到过奉节。依斗门就是源名于杜甫在奉节写的《秋兴》:“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我似乎听见依斗门古老的城垛在向我们吟诵李白的名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甫于公元766年暮春,到奉节居住。他在这里客居的二年时间里,写下了四百三十多首诗。这些诗是他一生所写的诗的三分之一。杜甫在奉节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其中那首《登高》让人回肠荡气,深感悲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穿过依斗门,我们在奉节古城墙上逗留了许久。
奉节城内是现代小城的气息,我们转了一圈,买了一些食品,返回游船。
游船停泊在奉节依斗门码头。

奉节城的石阶有二百级左右。
上岸。

石阶顶端是奉节城依斗门,门旁175米标志是三峡大坝完工后最后水位。

依斗门内。

在依斗门古城墙上逗留了许久。
游船从奉节依斗门码头出发,东行不到十公里,我们远远看见了白帝城。白帝城坐落在瞿塘峡口白帝山上,像一个孤岛。远远望去,岛上绿树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间。
导游介绍,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不久城里城外就流传起一条“重要新闻”,说是城内白鹤井里,近日常有一股白气冒出,宛如白龙腾空,此乃“白龙献瑞”,预兆这方土地上要出新天子了。舆论造足了,公孙述便于公元25年正式称帝,自号“白帝”,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这座山为“白帝山”。
白帝城成了一个岛。

船过白帝城,就进入了瞿塘峡。
瞿塘峡,又名夔(kuí)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约8公里。在长江三峡中,虽然它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故称夔门。奔腾咆哮的长江,一进峡谷便遇上气势赫赫的夔门。夔门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这里河宽只有一、二百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而两岸主要山峰可高达1000-1500米。这里峡深水急的江流,绵延不断的山峦,构成了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
瞿塘峡的名胜古迹,多而集中。峡口的上游有奉节古城、八阵图、鱼复塔。峡内北岸山顶有文物珍藏甚多的白帝城,惊险万状的古栈道,神秘莫测的风箱峡;南岸有题刻满壁的粉壁墙,富于传说的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洞幽泉甘的凤凰饮泉等。在风箱峡下游不远处的南岸,有一座奇形异状的山峰,突起江边,人称“犀牛望月”,惟妙惟肖。出瞿塘峡,峡口南岸的大溪文化遗址,是考古工作者最感兴趣的地方。距白帝城仅几公里的杜甫草堂遗址,更是诗人流连忘返之处。
夔门








我们的房间距离船尾近,将椅子搬到甲板,坐观江景舒畅!

出瞿塘峡东口,是巫山县大溪镇,从此便进入大宁河宽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