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0日午后,我们经由指路的桢楠王,下石阶来到清音阁。
清音阁山环水抱,林木葱郁,水声清悦,是峨眉山最为清秀的地方,离五显岗停车场只有1.5公里,所以是游人必选景点。我们是第三次来游览了!清音阁原名牛心寺,明洪武年间改为清音阁。黑白两龙江汇于双飞亭后奔流而下,直冲水中稳立的牛心石。双飞亭两侧有宋代修建的石拱桥,分跨黑白两龙江上,如李白诗云“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清音阁大雄宝殿通高至顶,石阶陡峭,我们登阶而上。大殿内佛乐飘飘,在佛祖前,僧人身着黄袍,肩披红色夹金袈裟,庄严而华贵,施主跪在案前蒲团上,磕头礼拜。大殿门外的开放式长廊上安放着古朴的长椅。我们走累了,坐在长椅上休息,凭栏回头下望,双飞亭、石拱桥、林木中时隐时现的溪水尽收眼底。
从大雄宝殿下来,我们特意又登上了大殿左侧的石阶,穿过“听涛”月亮门,进入仿古式的斋堂,不是用斋时间,斋堂大厅只有我们4人。斋堂临溪水一侧全是大玻璃窗,站在窗前下望,白龙江溪水奔腾而下,声响悦耳。1999年盛夏那次游清音阁,我们就是在这里观水,那次的水流比现在大,声响也比现在大。














游完清音阁,我们走向黑龙江栈道,未到栈道,有一处河道较宽,右边的山崖上雕塑着世间从皇帝到平民百姓的芸芸众生和佛界的佛像、飞天等,左上角有清代康熙皇帝为洪椿寺所赐的“忘尘虑”三个大红字。再向前走就进入了黑龙江栈道,山径在江两岸迂回。旧时步行需来回涉水踏石过溪,并在乱石中淌水行走,故而这一带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脚不干”。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数座小桥,整修成一条水泥游山道。沿途两岸溪水轰鸣,山鸟吟唱,野花点染,怪石峥嵘,山道曲曲弯弯,随着溪流峰回路转,颇有“曲径通幽”之感。黑龙江栈道现在是上下双行,游人流进流出,川流不息。栈道上不时地听到身后“滑杆,滑杆”的吆喝声,一个接一个的滑杆急匆匆擦肩而过。我们时而走栈道,时而走河滩,涉水踏石过溪,既可体验天然的美,又可抄近路前进。
进入峡谷,昂首望去,两面险崖绝壁,斜插云空,一座大山好像被利斧从中劈开,露出一线蓝天,宽度约3米—5米,这就是“一线天”。如果说金顶是峨眉的精粹,那么,一线天则是峨眉的瑰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