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巫艺术养育
小巫艺术养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93,333
  • 关注人气:29,2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巫谈养育:我只领过,绝不邀功(下)

(2015-01-21 10:23:51)
标签:

育儿

无条件养育

成功育儿

父母的功劳

小巫

分类: 无条件养育
三、我只领过,绝不邀功

这些年,很多出版社寄给我他们出版的养育类书籍,也有朋友推荐我看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些文章。

我发现,最畅销的作者,概是因为他们“培养”出了“成功”的孩子,而“成功”的定义就是主流盛行的标准:听话懂事有礼貌,勤奋早慧成绩好,名牌大学轻松考,高薪职业任我挑。

艾尔菲·科恩曾经总结出来这样两条流行方程式【注】:
- 孩子的“成功” = 父母的“成功”
- 因为有我,所以孩子“成功”
我看了那些书之后,加上了下边两条流行方程式:
- 孩子就是我的功勋章;没我不行,非我不可
- 按照我的培养方法,你大概也能复制一个“成功”孩子;当然,你的孩子成功,是因为我教的方法好;如果不成功,是因为你自己手潮。

上述极有可能并非作者写书的初衷,而是主流媒体宣传的噱头,君不见育儿网站、杂志、书籍里,“如何培养孩子的xxx”或者“我这样培养孩子的xxx,因此她很xxx”,是最最常见的主题。而孩子们似乎也的确是各位精心培养的“硕果”,她们没有辜负家长的一片苦心,成长为主流认可的“成功”榜样 。

至于那些刻苦努力朝着“成功”方向培养孩子而出师未捷者,是没有发声的地方的。于是每个人都只看到这些方法的“成功”案例,那些没有“成功”的可怜孩子,又有谁替他们说话呢?

最重要的是,主流认可的“成功”,真的意味着人生的“成功”?真的意味着内心的幸福和富足?

我自己家里也成长着两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带给我无条件的爱,引领我走上自由人生的道路,并时时令我惊喜,让我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有时候,我也忍不住发表一些他俩的轶事,往往会有热心读者追问“您是怎么培养的?”我立刻惴惴,嗫嚅地说不出话来,此时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信手拈来一二三四五多条如何“培养”的高招,可我连一条都想不起来,唯一想说的居然是——

那可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啊,我不去破坏,就已经是万幸了!更岂敢贪天功为己有!

我深信每个孩子都是神派来的使者,捎来了一些口信,告诉我们,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为了这个目标,每个孩子都要完成他们特有的使命。

于是我努力再努力,放下自以为是的妄念、清空内心的杂音,聆听神的指引。

孩子今生的使命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未知。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好学、负责、尊重父母”而觉得养育很成功,看重这些品质肯定没有错,优秀品质我们可以列出一箩筐,但是我知道,我的两个孩子,他们生命的意义,绝不止于“好学、负责、尊重小巫和尼克”。

如果我们对生命没有一幅更加宏观的图像,而是拘泥于片面的品质,养育就会变得支离破碎,甚至自相矛盾。

因此,我给孩子们挑选的学校,也秉持了与主流截然不同的教育态度:

-- 主流学校:“我们教给孩子xxx高深课程、让他们念xxx名著、参加xxx考核、培养孩子具备xxx等等优良品质!”

-- 我心仪的学校:“这是您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所具备的特点,我们提供这些课程和活动,以满足他们在这个成长阶段的内在需求。”

也许你会问:你以前不也是写育儿手记,分享自己养育孩子的经验吗?

的确,在最开始,我是作为一名普通家长来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了与更多孩子一起工作的经验、特别是承担了“专家”的身份后,大家可能也发现了,近10年来,我已经很少写自己家的孩子了。主要是出于尊重他们隐私的考虑,凡是最近发表的跟孩子有关的文字,都是征求过他们意见的。

而且,我发现,用自家孩子做例子,尤其是被当做“成功范本”的那种例子,会给三方造成压力:

一给读者造成压力。最近看到叶月幽写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当我看到专家对孩子进行纠正和引导,孩子点头称是,遵循父母的谆谆教诲时,最开始是无比的敬仰,为什么人家就能做的那么好,为什么就那么自然又界限清晰?接着就是感觉泄气,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能说出那么懂事体贴善解人意深明大义的话,为啥我儿子就一哭二闹三打滚?”给读者造成高山仰止、自愧弗如的感觉,不利于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父母;在我看来,没有谁比谁更高明这回事,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达到同样的高度。而我一向相信——真正的智慧是让对方觉得:我也行!

二给孩子造成压力。被当众解剖做“标本”,压力是很大的。我还看见叶月幽说过这样的话:“当我听到小巫的儿子不想上学、女儿不肯刷牙的例子时,我不由得心里暗爽,原来专家的孩子也不听话啊,这样的例子真是喜闻乐见呐!”哦哦,原来做了“专家”的孩子,就必须完美无缺、就失去了做普通正常孩子的权利,这对孩子来说,万分不公平啊!如果因此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必须符合家长在书里描绘的标准像,那就变成了地道的有条件养育。

三给作者本人造成压力,尤其如果孩子年龄尚小。一方面,孩子的变数是很大的,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家长的控制和摆布,如果这么早就定义了“孩子是如此培养才会出现这般乖顺的局面”,未免失之偏颇;另一方面,自己的观点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一般来说,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听话,自律性更强,只养了一个女儿的家长,如果没有接触更多孩子的机会——比如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做老师,而仅用自己一个女儿的案例,适用性恐怕非常狭窄。)

行文至此,可能已经有人坐卧不安了 。。。“难道这样写作一无是处?”

当然不是的。我从来都是在讲差异,而不是非黑即白地揪对错。相比专业教科书来说,育儿手记类书籍更有价值,对父母的帮助也更大,我曾为好几位朋友的育儿手记类书籍写过推荐序言。大部分作者分享的方法,有很多精彩可取之处,我只是对主流的观念提出一种不同的态度,供大家参考。

我多次告诉我的读者和观众:我的讲座和课程,是自助餐,您从中获取什么,完全是您自己的选择。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是一岁内的婴儿,不需要别人用勺子喂食。市面流传的养育观,也好比自助餐,父母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拿取与自己内心最搭调的东西。

还是那句话,当您带着问题来找我时,我不敢贸然回答,而是需要首先澄清您对养育的态度:您是否认可“成人只是孩子生活的环境,而不是孩子生活的主导”这一基本理念?换句话说,您认为品行端正的孩子是您“培养”出来的,还是您提供适宜的环境、孩子自我教育出来的?

最后,和大家分享三条我已经发布过的微博:

* 无条件养育不是一种对付孩子的方法,而是贯穿我们整个人生的世界观;PET也不止于一套沟通技巧,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投胎到我们的家里;我们犯的所有错误、给他们造成的所有伤害,他们都会无条件地原谅。我们当何以报之?岂敢不慎言慎行?

* 我深信:不是父母培养了孩子,而是孩子成就了父母。因为,孩子才是无条件爱的化身,他们帮助我们成长成熟。怎样做到无条件接纳?看看孩子是如何无条件接纳我们的。怎样做到全然的信任?看看孩子是如何全然信任我们的。怎样学会有效沟通?看看孩子是如何体察我们的感受、如何发送我信息的。因爱和信任,孩子模仿我们,我们则须做值得被模仿的人。

* 儿子平安抵美,去他心仪的华德福高中,我们努力四年,终于梦想成真。他13岁时写给我一段话:“时间不是催你赴死的魔兽,而是提醒你好好生活的伙伴。”(Time is not a beast that chases you to death, it is simply a partner reminding you to live life.)他投胎于我,我不曾教诲他,只是带他生活。


【注】为孩子骄傲无可厚非。但如果吹牛变得过度——太强烈、太频繁,或过于迫不及待——那么家长就可能是过于将自我认同栓绑在孩子的成绩上,尤其是当那些夸耀的话听上去更像是得意洋洋,而非充满爱意。这些家长喜欢攀比,毫不含蓄地表示他们的孩子不仅聪明,而且比其他孩子都聪明。(这很像汽车保险杠上常见的贴纸:我的孩子是××学校里的优等生——言下之意:你的孩子不是。

听着这些家长的话,你会开始怀疑这些成绩并不是孩子自己取得的,而是被爸爸妈妈诱骗出来的,他们对孩子跟随得太紧、逼迫得太猛,或许爱得太多、但爱得太有条件。你不禁会产生疑惑,这些孩子是否会在并不那么令人钦佩时还依然坚信自己是被爱的;家长心中的方程式:“孩子的成功=我的成功”、“因为有我,所以孩子成功”,与选择性使用正面强化这样的养育技巧有直接关系,导致孩子认定要想得到家长的拥抱和微笑,就必须表现良好,家长并不会因为他们是谁而感到骄傲,而只看他们做了什么。(艾尔菲·科恩《无条件养育》)

小巫谈养育:我只领过,绝不邀功(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