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得胜
魏得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1,186
  • 关注人气:6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禧羡慕英国女王

(2018-11-19 10:10:57)
标签:

慈禧与她的帝国

人文

   清日甲午战役期间,清军节节败退,就在这个时候,慈禧在宁寿宫愉快地度过了她的六十大寿。未几,日本人便在东京上野公园狂欢,庆祝自己的军队在清帝国境内取得的一个个胜利。

   上野公园庆祝胜利的盛装犹在,甲午战争便接近尾声。一向被清国人看不起的东瀛倭寇,竟成为最后的赢家。作为战败国的清帝国,在战后赔偿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凭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了工业和扩军备战。今之日本下关地区新干线路侧庞大的钢铁工业,就是依靠这笔资金起步的),并割台湾给日本。战争赔款,使当时年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的日本一夜暴富,日本也由此取代清帝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日本何以迅速崛起呢?众所周知的是得益于他们的全盘西化。另外一个原因很少被提及,那就是日本幸有一个明治天皇。1890年以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来发展他们的海陆两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添补到海军军费中。清帝国的不幸恰与日本反着,也就是有慈禧这么一号不知死活的老娘们。明治天皇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拿钱出来,为的是加强海军建设;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部分薪水,还是为了加强海军建设。慈禧呢?她是把海军经费拿来为自己过生日;她抽取清帝国官吏每人薪水的百分之二十五,还是为了自己过生日。清帝国不亡,谁亡?清帝国不亡,是无天理。

   驻英公使郭嵩焘曾致信李鸿章,说船坚炮利是国之末微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而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恰恰是政治制度造成的。日本天皇只是一个象征性角色,他代表国家,却不负管理国家的责任;权力在军人或内阁那里,但拥有执政权的人,又没有天皇那样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我们说,日本的制度,还有某种制衡存在。清帝国则实为野蛮政治制度,即极权专制。在这种形态的国家,处处体现一元化领导机制。在一个国家,一个人说了算;在一个省,一个人说了算;在一个部门,一个人说了算;在一个家,还是一个人说了算。这样的野蛮政治,一个省因一个人而兴亡;一个国也因一个人而兴亡。甲午战争之际,慈禧当政,那么大清帝国也因这么一个老娘们而兴亡。她要过六十大寿,就没有人敢制约她。所以,身为庞然大物的大清帝国,最终成了小小岛国日本的手下败将。

   直到1902年,慈禧才切实地感受到一人说了算的弊端,她在谈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说:“她有能干的人在国会里做着后盾,凡事他们都能替她商讨出一个最好的法子来,她只要在命令上签一个名就好了,又不用她说话。但是我呢?我有四万万的人民,个个都要靠我一个人判断。虽然我有军机大臣可以商量,但他们也只不过在无关紧要的时候说几句话,逢到重大的事,还是要由我决定。”

   你不要以为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婆是在反思帝国的政治制度,她是在为自己西逃时(1900)所受的罪而反思。她这番话的意思是,假如她有维多利亚女王之福,也就不会有八国联军了,她也就不会狼狈逃窜到西安去了。野蛮政权的领导人反思任何问题,绝不会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的出发点永远只有一个:自己。

   慈禧一个人为四万万人民来判断,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与其四万万人民靠慈禧一人来判断,清帝国才在甲午战争中败得如此惨烈。这就是一人说了算的“好处”。


(选自魏得胜著《慈禧与她的帝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慈禧羡慕英国女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