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 |
龚滩镇古为巴人之境,是土家族先民“巴蛮”生息劳作之地。古蜀东南土家族史有“西南夷”、“黔洲夷”等七姓,龚姓为其中之一。唐代龚滩的居民多史龚氏血脉,因此得名“龚湍”,后来慢慢演化,成了今天“龚滩”这样的称呼。
传说,三国事情,“蛮王”孟获在乌江龚滩一带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后人在龚滩对岸一洞内设庙堂塑像纪念孟获。
古镇的无奈搬迁,源于当地政府发出的一纸通告,通告称古镇上方的罗家岩岩带存在多处危岩,随时可能滑坡,将会对大半个龚滩镇产生毁灭性打击。实际上,古镇搬迁的命运,早在四年前,彭水水电站上马之时就已注定,电站的蓄水将淹没古镇海拔293米以下的所有建筑,这也意味着古镇整体搬迁的命运已无可逃遁。
对于世代生活在乌江江畔的古镇居民来说,让他们搬离是一件痛苦但却无奈的事情。他们所担心的是,将来在两公里外复建的新古镇是否能带来更多的游客。而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如何解决好生存发展的需要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冲突矛盾却成为了一个避不开的难题。远在重庆山区的酉阳县,交通的不便、能源的不足和资源的匮乏成为了改变山里人世代命运的瓶颈。而彭水水电站的建成,将为酉阳带来每年七八千万元的财政税收,这对于这个每年财政收入只有1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无疑是一笔天大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