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业规划指导下的课程选择
(2010-09-06 10:16:16)
标签:
杂谈 |
第一节 选择课程的基本步骤
分析个人发展环境、机遇、条件等因素 |
分析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个人发展要素 |
认识不同的职业 |
判断人才市场供求趋势 |
认识自我潜力、价值观、兴趣、志向 |
1 确定职业理想 |
2 确定就业目标 |
3 确定所学专业 |
4 确定修读课程 |
(图3-1)
高中选课是学业规划的具体化,阶段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自身的职业理想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个人的发展效率,我们主张在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坚持有所学,有所不学,进而服务于当前阶段的个人发展目标。高中阶段,大部分同学会选择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也有部分同学则会进入社会面临着就业,不同的目标便决定了不同的学习内容。
因此,我们认为,高中选课的第一步首先是确定自己的长远目标及本阶段的发展目标,也就如图3-1中的第一、第二步,即确定职业理想、确定就业目标,为了完成这一步骤,我们需要相应的辅助性工作,这就是3-1图左边的内容,即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判断人才市场供求趋势,分析个人发展要素及相关因素等。并且这一综合性内容当贯穿于整个学业规划与选择课程的过程中。
选择课程的第二步就是根据就业目标、职业与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确定具体在大学里将要学习的学科类别,一般为二级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等十二大类。也有部分同学在高中毕业后将要告别单纯的求学生涯,进入工作学习相结合的个人发展阶段,这类同学选择课程时,需要根据前面步骤确定的职业理想及就业目标,在学习必修课的基础上,选择与就业目标紧密相连的内容和知识。比如现在的通用技术课程里有驾驶、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电子技术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确定侧重于学习哪一方面的课程内容。
第三步就是根据大学将要学习的学科类别及大学学科及高中课程之间的知识关系,具体选择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