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第三小节
(2010-01-06 16:24:13)
标签:
杂谈 |
第五章
第一节
高考志愿,是学生对未来大学阶段所学专业与学校的志向与愿望。但由于技术条件及现实体制的原因,学生并不能在自身的分数条件下,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所要去的专业与学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志愿填报规则正在逐步实现其目标,确保学生在自身的分数条件下,完全自由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即真正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根据博弈论理论,要最有利于局中人科学决策,应当在实现必要信息透明的前提下多次决策。而我国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则正是通过这两种路径进行改革的,其一是增加选择权,其二是必要信息的透明。从增加选择权的角度来划分,我国的志愿填报规则可分为顺序志愿、部分平行志愿、完全平行志愿以至到实时动态填志愿;从提高信息透明度角度来划分可分为考前估分前志愿、考后估分填志愿、考后据分填志愿以至到实时动态填志愿(如下表所示)。目前,国内各地实行的志愿填报规则就是这两种路径上的不同组合。有实行考前估分部分平行志愿的北京,有考前估分完全平行的上海,有实行考后估分顺序志愿的陕西省、黑龙江省,也有实行考后据分完全平行的福建省、湖南省、四川省等等。还有实行实时动态填志愿的内蒙古、重庆、山东等地。然而,从理论上讲,实时动态志愿真正做到了信息透明下的多次决策,应该成为我国志愿填报规则的改革方向。所以,全国都应该向内蒙古、重庆、山东学习。
|
|
|
顺序志愿 |
|
|
|
部分平行志愿 |
|
|
|
完全平行志愿 |
考前估分填志愿 |
考后估分填志愿 |
考后据分填志愿 |
实时动态填志愿 |
同样,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看,考前估分填志愿是完全的信息失真,考后估分呢比较准确一些,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而考后据分填志愿,在获知分数这一信息上达到了理想状态,但学生仍然不知道其他人的报考情况,不知道报考自己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的学生的分数及排名情况,因此也存在着一定地信息不充分的现象。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只有网上实时动态填志愿才真正达到了信息充分披露、学生无限次调整志愿决策的理想状态,因此实时动态志愿的填报规则应当成为我国志愿填报改革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