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教案设计

(2013-07-09 08:39:42)
标签:

一元二次方程

增长率

教育

分类: 教案设计

设计思想: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

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思想;

建构主义思想。

设计思路:

温故知新,做好铺垫;难点提前突破,水到渠成;错例分析,变式练习,加深理解,实现能力的提高。整体上,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

主要等量关系:原数×(1±增长率)2=新数(在温故环节解决)

解方程(在学习直接开方法时提前解决)。

教学重点:

主要等量关系:

如果连续两次增长(减少),且增长率(降低率)相同,则:

原数×(1±增长率)2=新数

教学方法:

温故(复习法),引导探索(讨论法),错例分析(辨析法),变式应用(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        温故

1、小明上周花了10元钱,本周比上周多花10%,本周花了多少钱?预计下周比本周多花10%,那么下周预计会花多少钱?

本周花的钱数为:    10×(1+10%=11

下周预计花的钱数为:11×(1+10%=12.1

10×(1+10%2=12.1

2、小强上周花了20元钱,本周比上周少花20%,本周花了多少钱?预计下周比本周少花20%,那么下周预计会花多少钱?

本周花的钱数为:    20×(120%=16

下周预计花的钱数为:16×(120%=12.8

20×(120%2=12.8

3、小结:

1)若增长一次,则:

原数×(1±增长率)=新数

2)如果连续两次增长(减少),且增长率(降低率)相同,则:原数×(1±增长率)2=新数

二、知新

1、学习例题:

某市为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2009年市政府对市区绿化工程投入资金是2000万元,2011年投入的资金是2420万元,且从2009年到2011年,两年间每年投入资金的年均增长率相同。

1)求该市对市区绿化工程投入资金的年均增长率;

2)若投入资金的年均增长率不变,那么该市在2013年投入多少万元?

分析:设年均增长率为x,由“原数×(1+增长率)2=新数”,得方程:

2000×(1+x2=2420,运用直接开方法解方程: 1+x2=1.211+x=±1.1,

所以x1=2.1(舍),x2=0.1=10%,所以年均增长率为10%,若投入资金的年均增长率不变,那么该市在2013年投入资金为:2420×(1+10%2=2662万元。

2、学习例题

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现价格与原价格相比降低了36%,那么平均每次降低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设平均每次降低率为x,由“原数×(1降低率)2=新数”,得方程:

1x2=64%,运用直接开方法解方程: 1x=±0.8

所以x1=1.8(舍),x2=0.2=20%,所以平均每次降低率为20%

3、错例分析

为迎接“国庆节”,某电器销售点连续两次降价,原售价为2500元的电器现只售1600元,求这种电器的平均降价率。

错解:(25001600/1600=9/16,(9/16)×(1/2=9/32,所以这种电器的平均降价率为9/32

分析:虽然这个平均降价率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对应的“单位1的量”(对比量)是不同的。若原售价为2500元,降价率为9/32,那么两次降价后售价应为250019/3221291.5元,所以不符合题意。

正解:设平均每次降低率为x,由“原数×(1降低率)2=新数”,得方程:

25001x2=1600,运用直接开方法解方程: 1x2=16/251x=±0.8

所以x1=1.8(舍),x2=0.2=20%,所以平均每次降低率为20%

4、变式练习

1)某市去年9月招收区内初中班学生50名,并计划在明年9月招生结束后,使区内初 中班三年招生总人数达到450名.若该市区内初中班招生人数平均每年比上年的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

分析:设平均增长率为x, 去年招收50,则今年招收50(1+x)名,明年招收50(1+x)2名,根据“三年招生总人数达到450名”,可列方程:50+50(1+x)+ 50(1+x)2 =450  整理得:x2 +3x6=0 解得:x1=(-3-根号33/2(舍),x2=1.37=137%  答:平均增长率为137%

2)一种电脑病毒,起初有一台感染,经过2轮感染后,将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平均每台电脑能感染多少台电脑,第三轮感染后,会超过700台吗?

分析:设平均每台电脑能感染x台电脑,一轮感染后,共有(1+x)台电脑感染者中病毒,两轮感染后,共有(1+x) 2台电脑感染者中病毒,可得方程:(1+x)2 =81,解得:x1=10(舍),x2=8,所以平均每台电脑能感染8台电脑,第三轮感染后,共有81(1+8)=729台电脑感染这种病毒,所以第三轮感染后,会超过700台。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握相等关系:

1)若增长一次,则:原数×(1±增长率)=新数

2)如果连续两次增长(减少),且增长率(降低率)相同,则:原数×(1±增长率)2=新数。

课后记:

在温故环节,解决了一个增长率的关键点,也是难点:(1)若增长一次,则:原数×(1±增长率)=新数 ;(2)如果连续两次增长(减少),且增长率(降低率)相同,则:原数×(1±增长率)2=新数。这两个相等关系,既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也是本节课的“先行组织者”,看到题目,学生就会自觉地用这个“先行组织者”来组织思路,也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结构化。

这样,“先行组织者”呈现之后,老师就不用讲了,一切题目都不需要老师讲了,学生会自主思考、独立解决。至于错例分析和变式练习是为了提高认知结构的区分度和概括度。

我很认同和崇拜“建构主义”思想,知识本无意义,是人用已有的观念赋予它意义,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本节课的“先行组织者”就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温故环节的概括,使学生的生长点更明确、更清晰、概括度更高,更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为什么有的学生学这类知识很容易?就因为他们的概括能力很强,先前的知识结构很明晰。所以我们要通过温故概括的环节,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本节课,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习自觉进行概括。

另外,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解方程),在学习直接开方法时已经提前解决,这样就可以在本节课中重点体会和把握本节课的关键相等关系:(1)若增长一次,则:原数×(1±增长率)=新数 ;(2)如果连续两次增长(减少),且增长率(降低率)相同,则:原数×(1±增长率)2=新数。这样就可以做到在教学中强干弱枝、突出重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稳定而明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为什么学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