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汇率的超调模型

(2007-10-04 12:00:03)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财经鉴赏
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
 
1976年多恩布什将汇率超调引入国际金融理论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国家由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先驱们再次通过引入“滞后性超调”概念而将理论和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而中国现在所处的历史关口与30年前的西方汇率制度转变之时何其相似,应时而生的“汇率超调”理论无疑是研究中国汇率动态的理论宝藏。

 

所谓汇率超调(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是指在经济冲击之下,本币名义汇率的短期反应大于其长期反应的经济现象。具体说来,当发生一个负的经济冲击时,比如紧缩政策带来的货币供给减少,名义汇率的短期升值程度超过了长期升值程度。传统汇率超调和滞后汇率超调(Delayed 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的区别在于汇率超调发生的时间不同,从而使得汇率动态也迥然有异。传统汇率超调理论认为在经济冲击之后,名义汇率的超调是瞬时发生的,而滞后汇率超调理论则认为名义汇率的超调并不会瞬时发生,币值变化高峰的到来需要一定时间的酝酿。对中国而言,如果“超调”存在,那么人民币汇率在汇改之后展现出的会是“先升后贬”的趋势变化。

 

当货币供给增加之后,汇率的最初贬值会大于汇率的长期贬值,即本币会“超跌”。这种汇率对于货币波动的即刻反应超过了长期反应的现象,称为“汇率超调”。汇率超调是一种重要现象,因为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汇率的日常波动可以有如此之大。

 

汇率超调的经济解释来自于货币平价条件。如果我们假定在货币供给增加之前,人们没有预期到美元/欧元汇率的变动,汇率超调现象将比较容易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利率与某一给定的欧元利率相等。美国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对欧元的利率不产生影响,但会使美元利率下降,并低于欧元利率。货币供给增加后的美元利率会一直低于欧元利率,直到美国的价格水平完成长期调整。但是为了使外汇市场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保持均衡,欧元存款的利率优势必须被美元相对于欧元的预期升值所抵消。

 

简单说,在美国货币供给增加以后,利率和汇率会立即下跌,但是美国国内的商品价格并不会立即上升,而是缓慢的上升。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美元相对于欧元的汇率有上升趋势,所以从长期来看,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应该是先跌后升。而只有当美元/欧元汇率过度时,市场参与者才会预期到美元相对于欧元将出现升值。

 

汇率超调是短期价格水平刚性的直接后果。如果假设当货币供给增加之后,价格水平能够立即调整到新的长期水平并使得实际货币供给并不增加,那么,美元利率就不会下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以汇率超调来维持外汇市场的均衡。只要汇率立即跳到新的长期水平,市场就会继续保持均衡状态

 

汇率的超调模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