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泡菜、大酱为美食标签的韩国,听上去似乎食物匮乏。韩剧告诉我,吃肉对于他们是件略奢侈的事情,而年糕、炸酱面等大众消费会更被人接受。首次来到首尔,除了感受它不低的物价外,也领略到韩国的没事,不仅仅是泡菜……
韩国人大多数很热情,但也有例外,我们遇到几次摆臭脸不准拍照的老人家,这点还能理解,但拒绝售卖食物真心让人费解啊。(关于这点,可以留言给我,告诉我有没有遇到类似经历)
广 藏 市 场
首尔最著名的街市广藏市场,从早到晚都人头攒动,除了当地人多数都是游客。大概因为《奔跑吧兄弟》的热播,此地的中国游客甚多。而商家的服务态度也是参差不齐,我们就遭遇了“冰火两重天”。
在一个小吃摊位前,大姐热情地招揽我们入座,结果,我们坐下、点了食物后立马不理不睬,连茶水都不肯提供。
抛开这些外因,韩国的传统小吃多以米、面、豆类制成,味道并不会十分惊艳,但也总要尝一尝地道的韩国味道。
紫菜包饭
紫菜(海苔)中包裹着黄瓜条、胡萝卜条等,有些会用拌饭料调制米饭,简约版本没有(这家就是)。因放置较久,紫菜完全软化,丧失最佳的口感与风味。这样的紫菜包饭在我的美食字典里可以负分滚出了!
炒年糕
就是炒年糕应有的普通水准,无功过,大概这种食物普通到只会因配料、火候问题而变难吃,却不容易惊艳味蕾。
卤猪头肉
我只是单纯地想尝试下当地卤水的味道,结论是与北方的卤水如出一辙,不是不好吃,而是不特别。所以不是为了吃肉也可不必尝试了。
煎猪肉绿豆饼
市场里很多卖绿豆煎饼的店,一边磨豆一边煎,味道本身并无太多亮点,买了混合猪肉的版本,也只是香酥的家常口味。可以当成小吃随便尝尝。
炸酱面
总被韩剧里吸溜黑乎乎地炸酱面的场景迷得七荤八素。逛游几天后终于发现有炸酱面卖,立马扑过去。卖面的小姑娘看我们拍照,特别在拌好的面上又搭配一些绿色配菜。整碗面都鲜活起来。
面的味道发甜,口感偏软,我想如果加辣椒酱一定会很好吃,但那时我已经对干燥的气候起了反应,不敢再吃辣。
活章鱼
这是本次旅行最值得期待的美食。市场里有个卖活章鱼的大姐热情张力,各种配合拍照,不去吃简直对不起自己。
原以为活章鱼在嘴巴里也会像在盘子里一样吸力强劲,不停蠕动。实则并非如此,大概因为口腔不平滑,入口后基本感受不到活性。
刺身的章鱼带有粘糊的触感,细嚼中柔中带韧,比较有嚼劲,配合大姐的秘制酸甜辣酱,那味道真的尖锐地让人难以忘记。现在想起,嘴巴里还能涌现出来。
用香脆的海苔包裹,口感与味道都更加丰富。
煮熟的章鱼比较爽脆,温和了不少,单纯口感上比较,我喜欢熟的多些。但生章鱼是来这里不能错过的环节。
个头不大的章鱼1.5万元韩币(1万韩币=57元rmb),真不便宜。
大姐不断往食客盘中加料,送鱼糕、鱼汤,这样的热情,任谁也无法抵挡。
西 村 市 场
比起人人都知道的广藏市场,我更喜欢相对local的西村市场,这里充满人文气息,食物也更加本地化。少了卖力吆喝的商业气息,平静地如同自家周边的市场,没有人太过在意我的游客身份,多了些悠闲自在,慢慢地逛吃。
同样汇集很多小吃,却没有太多游客,以当地人居多。我们住在附近,睡足后溜达过来吃早餐。
买了酱螃蟹、虾和八爪鱼,边走边吃,都是甜辣的味道,这股韩国特有的风味。
早餐的选择很随意,我只不过想了解当地包子、饺子的味道就走进去了。
海苔味道的素面,吃起来清新爽口。
包子特别普通,以至于我已忘记味道,大致是大葱、白菜加少量猪肉。饺子馅里加了辣白菜,相对有记忆点的多。
镇
海
在镇海路过一家当地小馆,正值午餐时间,店里人坐的满当当就被吸引进去。
看到菜单我就蒙圈了。
经过一番特别不顺利的鸡同鸭讲之后,对方果断给我上错了菜!两道一样的主食!辣到飞起的主食!
不过,真的很美味。辣辣的牛骨汤炖配粉条、蕨菜等等。大块的牛骨带肉,让人很难斯文地进食,再加上赶时间,特别不顾形象地啃起来,牛肉强硬的韧性与嚼劲,随咀嚼迸发在口内的汁水,现在依然让我回味。
我还特别顽强地尝试了尖椒沾大酱的滋味,呃~浑身毛孔都say
hi了。
街头小吃
夜幕低垂后,韩国的街边涌现出许多夜市小吃,一定要像韩剧中的女主角那样坐下来撸两串才没有白来一遭。
小吃的种类丰富,炒年糕、鱼糕、地瓜……通常是“座上客”。甜甜的肉串也是韩国的特色。
炸 鸡 店
韩国人推荐的当地最知名的哥哥鸡炸鸡店,不知是否我们吃到了山寨货,实在无法令人满意。皮不酥,肉干柴……100个不满意,墙!裂!不推荐!
未完待续……
你总说这里没有美食,其实是你不知道!(上)
以泡菜、大酱为美食标签的韩国,听上去似乎食物匮乏。韩剧告诉我,吃肉对于他们是件略奢侈的事情,而年糕、炸酱面等大众消费会更被人接受。首次来到首尔,除了感受它不低的物价外,也领略到韩国的没事,不仅仅是泡菜……
韩国人大多数很热情,但也有例外,我们遇到几次摆臭脸不准拍照的老人家,这点还能理解,但拒绝售卖食物真心让人费解啊。(关于这点,可以留言给我,告诉我有没有遇到类似经历)
广 藏 市 场
首尔最著名的街市广藏市场,从早到晚都人头攒动,除了当地人多数都是游客。大概因为《奔跑吧兄弟》的热播,此地的中国游客甚多。而商家的服务态度也是参差不齐,我们就遭遇了“冰火两重天”。
在一个小吃摊位前,大姐热情地招揽我们入座,结果,我们坐下、点了食物后立马不理不睬,连茶水都不肯提供。
抛开这些外因,韩国的传统小吃多以米、面、豆类制成,味道并不会十分惊艳,但也总要尝一尝地道的韩国味道。
紫菜包饭
紫菜(海苔)中包裹着黄瓜条、胡萝卜条等,有些会用拌饭料调制米饭,简约版本没有(这家就是)。因放置较久,紫菜完全软化,丧失最佳的口感与风味。这样的紫菜包饭在我的美食字典里可以负分滚出了!
炒年糕
就是炒年糕应有的普通水准,无功过,大概这种食物普通到只会因配料、火候问题而变难吃,却不容易惊艳味蕾。
卤猪头肉
我只是单纯地想尝试下当地卤水的味道,结论是与北方的卤水如出一辙,不是不好吃,而是不特别。所以不是为了吃肉也可不必尝试了。
煎猪肉绿豆饼
市场里很多卖绿豆煎饼的店,一边磨豆一边煎,味道本身并无太多亮点,买了混合猪肉的版本,也只是香酥的家常口味。可以当成小吃随便尝尝。
炸酱面
总被韩剧里吸溜黑乎乎地炸酱面的场景迷得七荤八素。逛游几天后终于发现有炸酱面卖,立马扑过去。卖面的小姑娘看我们拍照,特别在拌好的面上又搭配一些绿色配菜。整碗面都鲜活起来。
面的味道发甜,口感偏软,我想如果加辣椒酱一定会很好吃,但那时我已经对干燥的气候起了反应,不敢再吃辣。
活章鱼
这是本次旅行最值得期待的美食。市场里有个卖活章鱼的大姐热情张力,各种配合拍照,不去吃简直对不起自己。
原以为活章鱼在嘴巴里也会像在盘子里一样吸力强劲,不停蠕动。实则并非如此,大概因为口腔不平滑,入口后基本感受不到活性。
刺身的章鱼带有粘糊的触感,细嚼中柔中带韧,比较有嚼劲,配合大姐的秘制酸甜辣酱,那味道真的尖锐地让人难以忘记。现在想起,嘴巴里还能涌现出来。
用香脆的海苔包裹,口感与味道都更加丰富。
煮熟的章鱼比较爽脆,温和了不少,单纯口感上比较,我喜欢熟的多些。但生章鱼是来这里不能错过的环节。
个头不大的章鱼1.5万元韩币(1万韩币=57元rmb),真不便宜。
大姐不断往食客盘中加料,送鱼糕、鱼汤,这样的热情,任谁也无法抵挡。
西 村 市 场
比起人人都知道的广藏市场,我更喜欢相对local的西村市场,这里充满人文气息,食物也更加本地化。少了卖力吆喝的商业气息,平静地如同自家周边的市场,没有人太过在意我的游客身份,多了些悠闲自在,慢慢地逛吃。
同样汇集很多小吃,却没有太多游客,以当地人居多。我们住在附近,睡足后溜达过来吃早餐。
买了酱螃蟹、虾和八爪鱼,边走边吃,都是甜辣的味道,这股韩国特有的风味。
早餐的选择很随意,我只不过想了解当地包子、饺子的味道就走进去了。
海苔味道的素面,吃起来清新爽口。
包子特别普通,以至于我已忘记味道,大致是大葱、白菜加少量猪肉。饺子馅里加了辣白菜,相对有记忆点的多。
镇 海
在镇海路过一家当地小馆,正值午餐时间,店里人坐的满当当就被吸引进去。
看到菜单我就蒙圈了。
经过一番特别不顺利的鸡同鸭讲之后,对方果断给我上错了菜!两道一样的主食!辣到飞起的主食!
不过,真的很美味。辣辣的牛骨汤炖配粉条、蕨菜等等。大块的牛骨带肉,让人很难斯文地进食,再加上赶时间,特别不顾形象地啃起来,牛肉强硬的韧性与嚼劲,随咀嚼迸发在口内的汁水,现在依然让我回味。
我还特别顽强地尝试了尖椒沾大酱的滋味,呃~浑身毛孔都say hi了。
街头小吃
夜幕低垂后,韩国的街边涌现出许多夜市小吃,一定要像韩剧中的女主角那样坐下来撸两串才没有白来一遭。
小吃的种类丰富,炒年糕、鱼糕、地瓜……通常是“座上客”。甜甜的肉串也是韩国的特色。
炸 鸡 店
韩国人推荐的当地最知名的哥哥鸡炸鸡店,不知是否我们吃到了山寨货,实在无法令人满意。皮不酥,肉干柴……100个不满意,墙!裂!不推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