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学 学中玩
在翻看《家长亲子行动方案》这本书上,看到书里的“边玩边学”写得非常有趣。于是汇总在这,便于有空与如如一起玩耍。
(一)用硬币抢位
和孩子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吧!
两个人轮流在一本杂志的封面上摆放硬币。每人每次可在杂志封面上的任何位置放一枚硬币,但是不能压在已经放好的硬币上。如果谁先找不到摆放硬币的位置,那么这个人就输了。
假设由孩子先放,问问他,能保证一定不输吗?
提示:只要把第一枚硬币摆在对称中心——杂志封面的中心处,以后不论对方把硬币摆在哪里,你都摆在与之对称的位置上。只要他能找到地方,你也就能找到位置,可以保证不输。
(二)你能使手保持不动吗
取一枚曲别针,先把它弄直后弯成“V”字形,再把它放在一把水果刀的刀背上,把刀举到桌面上,让“V”形细铁丝的两腿轻轻地搁在桌子上。拿刀的手不要放在桌上或靠着别的东西。你能让细铁丝保持不动吗?
这个游戏妙就妙在刀上的细铁丝好像走路似地动个不停,而且你越想让手稳住不动,铁丝在刀背上“走”得越快。
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人手上的肌肉常处于收缩和放松交替变化的状态。这种交替变化形成一种平时很难觉察出来的轻微颤动,而那个“会走路”的细铁丝实际上把这种轻微颤动放大了。你越想使劲控制让手不动,你的肌肉就越卖力做功,各部分肌肉处于紧张和松弛状态的差别也就越大,手的颤动也就越明显。
(三)笔尖相碰
两手各拿一支削尖的铅笔,使笔尖相对,保持约66毫米的距离。闭上一只眼睛,你能让两支铅笔的笔尖相碰吗?当然要求动作要快些!
怎么,碰不上吧!这个游戏说明眼睛并不总是可靠的。平时我们用两眼观察事物时,物体具有立体感,眼睛可以测量出人与物体的距离。闭上一只眼睛后,双目视觉的优越性就消失了,物体的远近就变得难以辨别了,所以,很难使两支铅笔的笔尖相碰。
提示:如果闭上一只眼,反复进行练习,学会在新的情况下调节双手的动作,那么闭着一只眼使两支铅笔的笔尖相碰也是可以做到的。
(四)防水的纱布
纱布能防水吗?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回答上来。看上去,纱布织得那么疏漏,网眼又多又大,要想用它来防水,恐怕办不到。和孩子一起来试试吧!
先找来一个瓶子,在瓶子里装满水,然后用纱布蒙在瓶口,用细绳或橡皮筋把纱布紧紧扎在瓶口。这时,把瓶子倒过来试试看,瓶里的水是否会流出来呢?
对了!水并不往外流——纱布能防水,它把水堵在瓶子里一滴也没有流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纱布防水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空气压力在起作用;二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空气的压力很大,完全可以托住压在瓶口处水的重力,所以水不会往下泄漏。另外,水的表面像一层有弹性的皮肤,这层“皮肤”上的分子紧紧地被水面下的那层分子所吸引,把水裹了起来,不让水随便流。
(五)巧改对联
先和孩子读读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然后一起探讨一下其中的问题吧!
解缙是明朝初期有名的才子,14岁那年他看着家门对面曹尚书家的大片竹子,借景写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曹尚书见了很不高兴,觉得小户人家居然敢显得比我家还有学问,于是叫人把每根竹子都确去了半截。小解缙不慌不忙地在上下联尾各加了一字,气得曹尚书一口气把所有的竹子全砍了。
这样一来,曹尚书以为解缙没办法了,可是聪明的解缙又在上下联尾各加一字,把曹尚书气得直翻白眼儿,连声哀叹:“好好的竹子,就这样白白被毁了!”
问问孩子,你知道小解缙两次分别加的是什么字吗?
提示:第一次在上联联尾加“短”字,在下联联尾加“长”字;第二次在上联联尾加“无”字,在下联联尾加“有”字。
(六)纸做的炊具
纸杯可以烧水,你相信吗?
把一根毛衣针穿过杯口边缘,毛衣针的两边搭在两只瓶子上。杯中装半杯水。在纸杯下面点燃一支蜡烛。过一会儿,水煮开了,而纸杯一点儿也没烧焦。
提示:水吸走了传到纸上的热,水湿便升高了,直至沸腾。在正常的大气压力下,水温不会再升高。因此,在水蒸发干以前,纸杯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七)撕纸
把一张纸折成三等分,打开后沿折缝剪开或撕开,但不要完全剪断,留出3.3厘米左右的地方连在一起。双手各拿住这张纸的上方相连处的一端,你能一次把这张纸撕成三片吗?
提示:你的力气再大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纸和其他材料一样,都是在最薄弱的地方受力,纸上的两个剪口就是受力点。虽然两个剪口看来似乎完全一样,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剪得完全一样的。当你把纸向两边拉时,两个剪口中较为薄弱的那个剪口首先受力开裂了,使得这一处地方更为薄弱,再加一点力都会直接用到这一点上,直到剪口完全断开。所以一次把一张纸撕成三片是不可能的。
(八)你能从座位上站起来吗
取一把不带扶手的直背椅,身体坐直,背靠椅背,双脚平放在地上,两臂交叉放在胸前。保持这种姿势,你能从椅子上站起来吗?
你无论如何都站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人坐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就在脊椎的下方,如果想保持上身直立而从椅子上站起来,你必须把身体重心移到小腿以上。人从椅子上起立的那一瞬间,必须克服体重的巨大阻力才能站起来,在重心没有前移的情况下,人的大腿肌肉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做到这一点。因此,就像粘到椅子上一样,无法站起来。
(九)奇怪的小球
把你左右两手的食指放在距离鼻尖的20厘米的地方,使两只食指的指尖相对。眼睛越过指头注视对方的墙壁。这时候,你会发现,指尖的中间似乎夹有一个奇怪的小球。这是怎么回事?
提示:当你越过指尖注视墙壁的时候,眼睛为了看清楚墙壁,已经把晶状体的焦距作了精确的调节。指尖的光线虽然仍能够投在视网膜上,但是由于它的距离与晶状体的焦距不相适应,落在视网膜上的像变了形——指尖长度增加了一倍,增长的部分仿佛是一个圆的或椭圆的小球。
(十)硬币在瓶口上“跳舞”
硬币会在瓶口上“跳舞”,你相信吗?和孩子一起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吧!
准备一枚5分硬币,再取一只小口的玻璃空瓶(可用汽水瓶、牛奶瓶或合适的药水瓶),要求瓶口稍小于硬币。先在瓶口边缘上滴几滴水,小心地把硬币盖在瓶口上,并刚好封住。现在,用以手捂住这只空瓶。
如果想表演“露一手”,可以夸张地做出挤压瓶子的动作。不一会儿,瓶口的硬币就一跳一跳,好像是你挤出瓶里的空气使硬币跳起舞来。
提示:任何人都不至于力气大得能挤得扁玻璃瓶,况且玻璃瓶要真能挤得动,也就碎了。硬币“跳舞”的真正原因,是你手上的热量把瓶里的空气焐热了,热空气膨胀,瓶内空气压强增大,一次次地顶开瓶口的硬币,放出一部分空气。甚至当你的手离开瓶子后,硬币还会跳上几次。
(十一)你能把纸条吹向脚尖吗
将一张普通纸剪成20厘米长、5厘米宽的纸条,手拿纸条放在下嘴唇下面。用力往纸上吹气,你能把纸条吹得指向自己的脚尖吗?
提示:当你往纸上吹气时,从纸上方冲出气流的速度增大,纸上方的压力就降低了,而纸下方的大气压力大于纸上方的压力,大气压把纸往上推,这样纸就会飞起来了。
(十二)用两根吸管喝饮料
口含两根麦管(或其他喝冷饮的吸管),一根插到装有饮料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不要用舌头堵住露在杯子外面的那根吸管,也不要用手指堵住这根吸管的另一头。你能从吸管中喝到饮料吗?
提示:按照上面的方面喝饮料,即使你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在一般情况下,用吸管喝饮料时,嘴就如同一个真空泵,吸气时口腔的气压就降低了,由于空气压力要保持平衡,外面的气压比口腔内的气压大,大气压压迫饮料的表面,就把饮料沿着吸管压到口腔里来了。如果我们口含两根吸管,那根露在杯子外的吸管使口腔无法形成“真空泵”,换句话说,口腔这台“真空泵”漏气,这样,口腔中的压力和外面的大气压一样大,饮料依然原封不动地留在杯子里,当然就喝不到饮料了。
(十三)奇怪的气流
在刮风的时候,如果你站在树的后面,就会发现,树并不能为你挡风。
下面这个小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在瓶子后面点燃一支蜡烛,你对着瓶子猛地吹一口气,烛火便熄灭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气流在遇到圆柱形物体的时候,分成了两股,它们沿着瓶子的外壁迂回过去,在瓶子后面汇合,强度几乎没有减弱。这时候,出现了气流的漩涡,正是漩涡扫灭了火焰。
(十四)气球会爆炸吗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掉?
也许你认为气球会爆炸,而事实上是不会的。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慢慢地瘪下去。
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气球被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透明胶布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爆炸。
(十五)摔不破的灯泡
站在水泥地面上,手拿一只烧断灯丝的旧灯泡,把灯泡的金属部分朝下,然后松手,你一定会认为这只灯泡会摔碎。事实上,灯泡安然无恙,并没有摔破。
提示:这是因为灯炮落下时所受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灯炮的金属部分,而在这种情况下金属部分是不会破的。金属灯头保护了灯泡的玻璃部分。虽然灯头落地时灯泡会略微跳动一下,但这小小的力是不能把灯炮打破的。
(十六)米粒四射
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
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然后,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会儿,这时,汤勺上就产生了电荷,具有了吸引力。
把小汤勺靠近盛有小米粒的碟子上面,小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汤勺上。这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刚刚吸上汤勺的小米粒,一眨眼工夫,它们又像四溅的火花,突然向四周散射开去。
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带电的汤勺吸引小米粒的时间是很短的,小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以后,汤勺上吸附的小米粒就都带有与汤勺同样的电荷。由于同性电荷是相到排斥的,所以吸附在汤勺上的小米粒互相排斥,全部散射开了。
(十七)你能把一层薄纸捅穿吗
取一张面巾纸(薄而软的餐巾纸、卫生纸也可以)、一个硬纸做的圆筒(如装羽毛球或蜡纸的圆纸筒)、一根橡皮筋、一根棍子,再找一些沙子(用盐代替也可以)。用面巾纸包住圆纸筒的一头,用橡皮筋把纸固定。往圆筒中倒入8厘米左右高的沙子。现在一切准备好了,一手握住圆纸筒,另一手握住棍子,把棍子插入装有沙子的圆筒里,然后使劲,你能把封在另一头的面巾纸弄破吗?
提示:面巾纸那么薄,用棍子往沙子里使劲捅时,还能不把薄纸弄破吗?但实际上是弄不破的。这是因为用在棍子上的力没有全部传到面巾纸上去。由于沙粒之间有许许多多微小的空隙,将棍子往沙里捅时,沙粒彼此相互碰撞,把力传到了其他方向。沙子受到了一部分作用力,并把剩余部分的力分散开来了,这样力就被分散到整个圆筒的各个表面,只有很小一部分力到达面巾纸上。因此无论你能使多大的劲,也无法用棍子把薄纸弄穿。
(十八)你能把一张纸剪成两张吗
找一张旧报纸,用剪刀把报纸剪出一张5厘米宽的纸条,把纸条的一头翻个面,然后与另一头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扭曲的纸圈。沿着5厘米宽的纸圈的中心线把纸圈剪开,你能剪出两个纸圈吗?
剪完一圈,你会发现纸圈还是一个,不过比原纸圈长了一倍。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这种扭曲的纸圈有一个奇妙的特点,它只有一个面。也就是没有正反面。试试看,用铅笔在纸上画线,铅笔划过整个纸圈后,又回到了它原来的出发点。
(十九)水珠链
把自来水龙头开得很小,使水流很细。把手指放在距离出水口大约5厘米的地方,让水流从手指上流过。你会看到水流中出现波浪的形状。
如果你把手指逐渐移近出水口,那么波浪形状又会变成圆珠形状,最后水流仿佛成了一条珠链子。
提示:水流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手指的阻力,使减缓了下降的速度,产生了积聚现象。由于液体表面张力(造成液体表面收缩状态的力量),水流变成圆珠形状。如果把手指移远一点,那么水流下降速度加大,水珠链也就消失了。
(二十)互相排斥的气球
准备两只气球、一件毛衣。爸爸和孩子一起将两只气球吹得鼓起来,将它们系在一起,用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摩擦一会儿,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
这时候,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两只气球并没有挨在一起,而总是隔开了一段距离。
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一起来探讨其中的奥秘。
提示:气球经过摩擦,从毛衣上获得了电子,带有负电。两只气球都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产生了排斥力,所以分开了。
(二十一)可笑的诗
今天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孩子的词语运用能力,愉悦课余生活。
准备好白纸、剪刀、钢笔、帽子。
先将白纸裁成小纸条,大小可以写下一个词就可以。给家庭成员每人分10张小纸条。要求用笔在每张纸条上写下一个词。任何词都可以,越可笑越好。
将每张纸条对折后一起放进帽子中摇一摇,然后每人再从帽子中取出10张小纸条。最可笑的是这一环节了,每人必须快速地用纸条的10个词作一首诗。要求每个词都要用上。诗歌完成后,相互交换着朗诵出来,看看是否很有趣。
(二十二)只赢不输的游戏
本次的游戏在妈妈和孩子之间进行。准备一个盘子,盘子里放25个玻璃球,妈妈和孩子两人轮流拿,一次最少拿1个,最多拿3个,谁拿到最后一个球谁就算输。
让孩子想一想,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提示:让妈妈先拿,随便她拿几个球。孩子只要遵守每轮中所拿的球数与妈妈所拿的球数加起来是4的原则就能成功。如果妈妈拿1个,孩子就拿3个;妈妈拿2个,孩子也拿2个;妈妈拿3个,孩子拿1个。最后孩子总能给妈妈留下1个弹球而获胜。
(二十三)火焰能穿过漏网吗
准备一支蜡烛和一个金属滤网。首先让孩子想想,如果我们点燃蜡烛,把滤网放在火焰上,是不是能让火焰从滤网上穿过呢?
这个游戏看起来十分容易,滤网上有那么多网眼,火焰穿过网眼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事实上这是办不到的。
将蜡烛点燃,试试看吧。非常有趣哦!
家长可以让孩子从旁边观察,可以看到蜡烛燃烧时冒出的烟,可以自由地从网眼中穿过,但火焰却被限制在滤网下面。滤网尽管有许多洞眼,但火焰只会呆在滤网下面燃烧。
提示:火焰是燃烧着的可燃气体发出的热和光,而金属是热的良好导体,能够把火焰中的大量热量很快传送到周围空气中去。因此,经过金属网以后,没有气体便不能维持燃点(燃料烧燃时所达到的最低温度),也就烧不起来。金属滤网就好比一个隔热器,把燃烧全部限制在滤网下面了。
(二十四)画一画
今天,建议妈妈和孩子来做一个游戏,依照下面的提示一步一步画画,结果一定很有趣哦!
妈妈提示,孩子画。
先画一个圆圈圈,椭圆画在圆右边;椭圆中间有三角,大圆里面套小圆;大圆伸出尖尖角,小小树枝撑椭圆。
(二十五)空气的力量
妈妈把两个比鸡蛋略大一点的瓷酒杯并列放在桌上。在靠近孩子的酒杯中立一只鸡蛋。让孩子使劲从这只酒杯的边缘向杯底吹气,鸡蛋随着气流一下一下往上跳,并向前倾倒,落到前面的一只空酒杯中。孩子一定玩得很有趣,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提示:因为蛋壳表面并不光滑,鸡蛋和杯壁之间一定有空隙。空气通过空隙流到鸡蛋底下,那里的空气受到压缩,形成气垫。气垫的力量大到一定程度,鸡蛋就被托了起来。
(二十六)水为什么不进去
把手绢放进水里而不被打湿,你能办得到吗?这个可是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孩子试试看,其实相当简单。
让孩子把手绢放进玻璃杯中,使它蓬蓬松松不会掉下来,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垂直地浸入水里。过一会儿,从水里取出杯子,拿出手绢,我们会发现,手绢仍然是干的。
提示:杯子里存在着空气,虽然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但它确实占据着空间。杯子里有空气,水就进不去。当然,如果杯子入水比较深,水的压力越大,杯中空气会受到一定的压缩,手绢可能会沾一点点水,但是杯子的大部分空间仍然不会有水。
http://s6/middle/4d23f371xa6ee19f35dd5&690&690 学中玩" TITLE="玩中学 学中玩"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