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奴隶与狮子>>---有感于知恩不报

(2007-08-25 10:31:12)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感悟随笔
重温<<奴隶与狮子>>---有感于知恩不报            名画《奴隶与狮子》作者:徐悲鸿
    我不喜欢跟踪公众话题.但总在关注那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任何事件和背景.关于有恩不报,施恩索报的讨论,喧喧嚣嚣,莫衷一是.忍不住插言几句.其实有恩不报,施恩索报都是伪命题.
   首先,我不相信知恩不报.我们先看一则希腊的伊索寓言:说的是有一奴隶,不堪主人虐待,逃进森林。忽遇一只雄狮.他极害怕,正想逃避,却见狮子样子很是悲戚。奴隶壮胆近看,狮子伸出它的脚掌,原来掌上穿插着根刺,且已肿胀。于是把刺拔了出来,并把伤处包好。狮子十分感激,如狗般舔手示谢。几年后,狮子不幸被人捉到,解到城里的竞技场。他们把那狮子饥了几天,意图使它更加凶猛.然后让这累次逃跑的奴隶同狮子搏斗。这位不幸的奴隶被解开锁链,放在圆型的斗兽场上.狮子放出来了,它跳跃着,怒吼着,奔向它的牺牲品。当它走近猎物时,认出这是它的恩人,立即温顺地与恩人依恋在一起,不加丝毫伤害.观众惊奇无比,全场欢呼。
   这则寓言故事以及其他事例充分说明:感恩,是自然物种具有的与生俱来一种共同属性.有其目的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知性与智性、是价值选择和价值评判能力等的综合特性.我们听说过恩将仇报,(历史上有这类人和事.如不是信仰和涉及更大范围利益,如国家或团体利益,不会有这类事情发生,除非他是疯子.)但鲜有知恩不报,有恩不报之人.
   我看了部分关于<<5名冷漠的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的持不同观点文章后.(事件: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一致决定取消冷漠受助者继续受助的资格).感觉蹊跷.窃以为没那么简单.这种关爱与资助,关系到受助者今后或一生命运的转变.没理由冷漠.从动物的相关特性出发.都能感知到有恩必报.冷血除外.(见<<农夫与蛇的故事>>).果然,后续报道,发现几位冷漠受助者中竟有副局长大人的千斤,这只是贪婪的又一注脚,这点小钱他们不冷漠才怪.文章见腾讯QQ首页http://news.qq.com/a/20070825/000254.htm
    造假无所不在.呜呼!
    再看施恩索报,这是个真正的伪命题.首先,千万个投身公益事业者,几乎都在贴钱赔时耗精力.他们多是社会精英,想回报就不会做义工,赚钱已经不是他们的人生目的;其次,要知道慈善基金.七成是工薪阶层通过政府号召.多次捐献完成.没有索报之虞;再次,大富者,不会在乎这种微乎其微的回报.他们早在慈善义举的大旗下享受着丰厚的广告效应.批评施恩索报者,有具体例子吗?请用事实说话!极个别的事例不能成为斥责好人的托词,否则,天下那有公理! 
    受助者与资助者互动,有催化作用.真正渴望和需要得到救助者一定明白这个道理.关爱互动,一句问候,一声感谢.换来更多关怀和扶助.情感则可以步步升级.央视经常报道此类令人感慨万千的例子.
    如果真有受助者以其极其狭隘的念头,认为资助者就是掠夺者,给他们捐助是返还,天经地义.对那这种人,应该且必须剥夺他们的继续受助的资格.因为他们会好逸恶劳一辈子.他们扭曲的心灵,甚至会危害社会,小心斗米养仇人.再看这么一则故事:在美国.一位公司普通雇员做慈善,他每天给地铁里的一个乞丐一美分.有天乞丐奇怪地问雇员:你怎么不给我钱了.雇员说:我失业了,正在找工作呢,没钱了.乞丐气愤地叫道:那你总不能把我那一美分昧掉吧.
    幽默里不乏沉重:惯性使然.人性丧失.
    最后恳请牢记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
    受人点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
 
                      落霞文/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