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的细菌”,是一类能够对宿主的健康或生理功能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能通过产生代谢产物和酶形成化学屏障,杀灭病原微生物。另外,它可以通过黏附机制和竞争排斥作用形成生物学屏障,阻止病原菌繁殖,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益生菌能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液中过氧化脂质延缓细胞的衰老。它还可以促使肠道内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酸化肠道,有利于钙、磷、二价铁及维生素D的吸收。
益生菌通过吸附肠内的胆汁酸,使胆汁酸随菌体排出体外,肠内胆汁酸的减少能促使肝脏中的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从而减轻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改善血脂代谢的功能。益生菌还可以通过调节机制中的神经传递介质,预防老年痴呆症等病理性衰老的发生。益生菌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早产儿、艾滋病患者以及正在进行免疫治疗的病人就应谨慎服用益生菌。
学术速递:某些益生菌可有效缓解婴儿肠绞痛(2014年1月13日补白)
据芬兰广播公司(赫尔辛基1月10日电)日前报道,芬兰图尔库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可有效缓解婴儿常见的肠绞痛。
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了30名不到6周大并患有肠绞痛的婴儿,给一部分婴儿喂服一种名为鼠李糖乳杆菌(LGG)的益生菌,同时给另一部分婴儿喂服安慰剂。结果表明,服用了益生菌的婴儿因肠绞痛导致的哭闹明显减少。
此外,该研究还表明,益生菌对早产儿的肠绞痛也有效。94名孕期为32至36周的早产儿参与了该研究,研究人员跟踪研究这些早产儿至其年满一周岁。研究显示,服用益生菌或益生元的早产儿中,因肠绞痛而哭闹的仅有19%,而服用安慰剂的早产儿因肠绞痛引起的哭闹的比例则高达47%。
从事该研究的安娜·佩尔蒂说:“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所用的这种益生菌(LGG)有助于缓解婴儿因肠绞痛引起的哭闹。但目前来说,直接将益生菌用于治疗肠绞痛为时尚早。”
尽管医学界对婴儿肠绞痛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肠绞痛的确切原因及长期后果仍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图尔库大学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婴儿肠绞痛之间的关联,有关成果为今后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预防和治疗婴儿肠绞痛开辟了新前景。
益生菌使用避开三误区
误区一:水太烫时泡药 整肠生等益生菌需要用水或牛奶冲服。很多人常用开水泡好牛奶或从饮水机热水口接了开水后,立即放入整肠生颗粒。这几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整肠生等益生菌都是冻干活菌,水温过高则部分细菌会被杀死,药效就会打折扣。
这类药物溶解时水温不宜超过40℃。所以,最好等水或牛奶晾至不感觉到烫时再冲泡药。
误区二:拉肚子时跟抗菌素一起用 不少腹泻是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医生开了整肠生等益生菌调理。而一些病人自行加了氟哌酸、头孢类抗生素一起吃,服用很久还是拉肚子,还认为医生开错药了。
殊不知,氟哌酸等抗菌药能抑制甚至杀死益生菌,合用时药效肯定不佳。故不应同服。如是病情需要使用时,两者也应间隔3小时。
误区三:跟铋剂等一起用 不少有消化不良的人,会将益生菌类药物和果胶铋等铋剂合用。其实,铋剂、鞣酸(如鞣酸蛋白)、药用炭(如爱西特)、酊剂(如颠茄酊)等制剂有抑制吸附活菌的作用,合用会影响到益生菌的疗效,所以最好也不要一起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