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斋志异:“阑尾”趣话

(2013-02-27 00:01:06)
标签:

365

健康

 
  多少年,你默默追随  /  不弃不离  /  多少次,你欲言又止  /  最终沉默  独自黯然神伤  /  终于  /  我知道了你的寂寞  /  你的存在  准备珍惜、呵护  /  可你却选择了  /  离开

    这首杜撰的大喘气的打油诗就是多少年来人们对阑尾认识的真实写照。当您意识到应该关注一下阑尾的时候,多半您的阑尾也即将离您而去了。

    阑尾也称蚓突,是盲肠内侧一个细长盲管,但比盲肠小得多。由于阑尾和盲肠相似、相邻,即便是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误把阑尾当成盲肠了。同样,阑尾炎过去则被误称为盲肠炎。直到1886年,由美国人菲茨(Fitz)开始才正确命名为阑尾炎。今日港台地区,仍习惯性地将阑尾炎称作盲肠炎。

    多少年来,阑尾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几乎毫无用处的器官,并且由于阑尾自身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组织成分,容易引起阑尾炎。如果是急性炎症,阑尾面临的命运几乎只有一个——切除。

    和智齿、尾骨(偶尔还有人长尾巴)、男性的乳头等器官一样,阑尾也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的部分,是没有什么功能的。既然阑尾被看做是退化无用之物,加之阑尾发炎有可能置人于死地,因此还有人主张有病割除,没病也可割除。据估计,每15人中即有1 人在其一生中患急性阑尾炎。阑尾炎发病率这样高,而且是自古有之,那么,古时人类是如何应对的呢?在中医典籍中有相关记载,《金匮要略》中有疮痈、肠痈等病的专门论述。后人分析,张仲景所论述的肠痈,应当说主要是就阑尾炎而言的,并由此推理,至少是自汉代以来,中国在对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是否化脓的鉴别诊断方法和不同的治疗原则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在西方,早期人类一旦患上了急性阑尾炎,几乎都会死亡。人们现在所熟知的阑尾切除术直到1888年,才由美国人查尔斯·麦克伯尼(CharlesMcBurney)第一次成功施行。阑尾切除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人类已进化了那么长时间,身体里怎么还会有无用的器官呢?阑尾是不是有人类没有发现的功用呢?当代科学家对阑尾的看法在若干年前已有变化。研究也一直在进行,结果显示,阑尾本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它能分泌免疫物质,可以杀死引起腹腔疾病的细菌。

    最近,美国科学家已找到貌似无用并常常给人带来麻烦的阑尾器官的真正用途。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和免疫学家在《生物学理论》杂志发表了相关论文,指出阑尾的真正用途是产生和保护有益的细菌。科学家研究发现,阑尾的功能似与消化系统中的大量细菌有关。参与撰写报告的杜克大学外科学教授帕克说,阑尾就像细菌的避风港,这个像虫子一样伸出来的器官就像培植有益菌的工厂。

    由此来看,阑尾反倒有些类似于深藏不露的人体卫士。对阑尾作用的新认识,也必然导致治疗思路的改变:现今医生对发炎阑尾都努力使用抗菌药处理,只有当它可能引起腹膜炎时才动手术将其摘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