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血压知识纵横谈

标签:
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高血压病正常血压高血压群体 |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2/0903/20120903044112143.jpg
现有的三种测压技术价值不同
由于“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和“家庭血压(HBP)”的不断探索,使高血压病的防治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近20年来,我国各级医院和众多学者在“动态血压”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和临床应用。目前“动态血压”技术虽然已经在许多县级医院开展,然而,在许多医师对这些新进展知之甚少,对病人在上级医院检查的“动态血压”报告也看不懂;而一些心血管专科医师也是一知半解;而患者更是“一头雾水”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拨云见日”吧:
诊所血压(CBP):即已经使用一个多世纪、目前还是基层测压的主要方法。用汞柱血压计(或表式、电子式)在医院环境中所测得的血压,又名为办公室血压(OBP)或偶测血压(CBP)。
家庭血压(HBP):即患者或家属用血压计在家庭环境中所测得的血压。它具有克服“白大衣效应”的优点,但其准确性依赖于测压者良好素质的培养和学习。
动态血压(ABP):是区别于CBP和HBP近30年来越来越重要的血压名词,它完全能弥补CBP的缺点和不足。据测压有无创伤又分为有创动态血压(Invasive
剔除“白大衣高血压”才是真正高血压
正常血压(Normotension):正常血压有3种情况,即诊所正常血压(Clinic
持续性高血压(SH)即患者CBP升高、ABP(或/和HBP)也升高的状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血压,故名为真正高血压(True
“白大衣高血压”不宜采用药物治疗
白大衣效应(WCE):相似的别名有“白大衣现象”和“白大衣综合征”。WCE是指被测血压者在医院环境中由于医护人员办公室测压所引起的所测血压比真实血压升高的现象。但是,一个具体病人有白大衣效应不一定成为白大衣高血压病;白大衣效应在正常人群和高血压病人中普遍存在,是由于被测血压者对医院或医护人员的警觉反应引起的。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检查,就不能鉴别有无白大衣效应或白大衣高血压存在。
白大衣高血压(WCH)是以CBP诊为高血压病的群体中,再以ABPM检查白天平均血压属于正常(一般<135/85mmHg)状态的患者称为WCH患者;或1999年WHO/ISH在指南中又称WCH为单纯诊所高血压(isolated
“白大衣正常血压(WCN)”:这是近几年才有的概念,即指CBP正常但HBP和ABP,尤其是ABP反而升高者称为WCN。也有学者称为逆白大衣高血压(rWCH)。目前初步研究认为这类患者具有不良生活方式特征,多具有靶器官损害标志和代谢危险。
“动态白大衣高血压”也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尚有个别学者报告,即先按WCH的一般诊断标准即CBP>140/90mmHg、白天平均ABP<135/85mmHg诊为WCH,然后清理其ABPM资料的第一小时和最后一个小时,若最大血压读数>140/90mmHg则称为动态白大衣高血压。其临床意义近似于W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