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9,793
  • 关注人气:1,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购员为拿提成推销高价药

(2012-10-30 10:23:42)
标签:

杂谈

 导购员为拿提成推销高价药
  
  见习记者  叶铝
  
  家住长沙市岳麓区的张女士因感冒嗓子疼,想去药店买盒“金嗓子喉宝”,结果在药店导购员的热情推荐下,张女士花了54.6元购买了另外的药。“原以为高价药效果好,可吃了根本没用,不如5元的金嗓子喉宝。”张女士感叹。
  张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记者在长沙各大药店随机采访了20名消费者,其中九成人表示遇到过导购员推销高价药的情况。
  “在高提成的刺激下,导购员一般都会以见效快、副作用小等理由,向顾客推荐高价药,而这也是药店提高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事多年药品导购工作的王小姐向《法制周报》记者透露。
  
  消费者:被忽悠多买了药

  10月25日上午,家住长沙岳麓区湘仪社区的张女士感觉嗓子有点不舒服,于是走进了社区内的一家芝林大药房。
  “你这是感冒引起的,不能小视,得吃点消炎药或感冒药,这样才好得快。”导购员向她推荐某厂家生产的复方胺酚烷胺。
  见这盒药售价为32.8元,张女士问有没有便宜一点的。导购员表示,这种药的效果最好,并且没什么副作用。
  张女士刚准备去收银台结账,又被导购员拉住了。“这种西药需要与这种冲剂搭配着吃。”说着拿出一盒标价16.8元的风热感冒颗粒。最终,这次药店之行让张女士花了54.6元。
  “我服了几天药后,嗓子疼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真不知道导购员的职业道德在哪里。”张女士感叹。
  
  暗访:推销高价药现象普遍

  10月27日,记者来到河西未来城小区内的一家药店购买消炎软膏。
  “我们这里没有你要的这种软膏,但是有这种云南白药喷剂,可以有效防止伤口发炎。”一名女导购员说。
  但记者发现导购员推荐的药品售价需20多元,便表示只想买金霉素软膏。导购员犹豫片刻,才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拿出了一支售价5.6元的金霉素软膏。
  “刚才不是说没有,怎么又有了?”面对记者的质疑,导购员称这种软膏效果不好,所以没推荐。
  接着,记者又以购感冒药为由,来到了湘雅路上的老百姓大药房。导购员带着记者来到一个药架前,拿了一盒售价20多元的感冒胶囊,该药的生产厂家记者从未听说过。
  “不要这个,换7.8元的那种。”记者要求购买某知名药厂生产的感冒药。导购员不太情愿地从药架最下层拿出药品,“这个是中药,药效慢,没刚才那个好。”
  随后,记者又来到附近的养天和药店。得知记者要买感冒药后,导购员立即拿出一盒售价19元的中成药颗粒,并问记者嗓子疼不疼。得到否定回答后,该导购员仍没放弃推销,“你最好也吃点这种糖浆,两种药一起吃效果最好。”
  暗访中记者发现,推销高价药的现象在大小药店普遍存在,一些顾客虽对价格、品牌不满意,但在导购员的热情推荐下,一般都会接受。
  
  提醒:疗效与药价高低无直接关系

  记者在各药店随机采访了20名消费者,其中九成表示在药店碰到过导购员的强行推销;五成以上的表示,如果自己坚决不买推销产品,导购员会表现得非常不耐烦或极力贬低消费者选择的药。
  “现在药店越开越多,竞争十分激烈,大家要想尽办法创收,推销高价药就是主要方法之一。”长沙市望城区某连锁药店导购员王女士向本报记者坦言,推销高价药已成为药店经营的“潜规则”。
  长沙某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蔡小姐透露,一种药品进入药店,代理首先要交一定数额的进店费,数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厂家若想药品上促销海报也要交费,而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由于品牌药的毛利润较低,所以毛利润更高的非品牌药成为药店导购员的主推产品。”王女士称,在上岗培训过程中,导购员都会被告知,在顾客买药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药效等理由推销高价药品。
  “药店会将药品分为四类。A类为自己代理的品牌或贴牌药品(即从小厂家进货贴上自己的牌子),这种药品利润达70%到80%。B类为普通品牌,利润在60%左右。C类为一般药品,利润在40%以上。D类是品牌药,利润最薄。”王女士表示,由于药店导购员的收入是底薪加提成的模式,因此导购员会积极推销A、B类利润高的药品。
  “顾客如果想买普通药,我们就给他搭配一些高价药。因为一个病会有好几个症状,我们按不同的症状推销,让顾客多买几种;如果顾客指明要某种药,我们就给顾客拿小药厂生产的。”王女士介绍。
  “药店的销售人员有义务向消费者推荐适合的药品。”面对存在的药店推销乱象,曾任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的朱长浩表示,药店推荐应该建立在消费者健康至上的基础上,同时也应考虑他们的经济能力,力求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疗效好不好与药价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湘雅三医院刘海教授提醒市民,买药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首先,应该适当了解药品的相关知识;其次,如果遇到店员过分热情地推荐药品,还得多留个心眼;再次,看好包装信息,尽量选择知名药厂生产的品牌药,降压药、降血糖药以及抗生素等药物不建议在药店购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