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412
  • 关注人气:2,5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寅恪之女忆杨绛

(2017-05-25 09:45:08)
标签:

陈寅恪

杨绛

忆与杨绛先生交往点滴
陈流求、陈美延






我们姐妹略知钱锺书、杨绛两位先生的祖辈与我家祖上曾有交往。“文革”后为了收集、整理、出版父亲遗著事宜,我们从国内各地多次来到北京,但从未去打扰钱、杨两位先生。
20世纪末获知杨绛先生相继失去爱女和夫君,对她老人家的打击可想而知,以后我们又赴京得知杨绛先生在悲痛和思念亲人的同时继续笔耕不辍。
为了感谢杨先生整理遗物时托人交还给美延一本手抄资料,我们未经预约请友人带领登门拜访杨先生,未料杨先生见到我们挺高兴,老人思维敏捷、记忆清晰,谈到在1934年左右,曾奉其尊人杨荫杭先生之命与父亲切磋有关问题,杨绛先生说那时她是一名学生(清华研究院外国语言文学部研究生),专程到我父亲授课的教室,坐在末排,待课后方上前向我父亲说明来意;以后又带着其尊人杨老先生手书到清华教职员工宿舍新西院,在我家见到两个小女孩,小的一个眼睫毛特别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女孩分别是流求和小彭,小彭自幼眼睫毛较长)。她也知道美延与女儿钱瑗是同年同月出生,而钱瑗已逝;美延在中山大学任教,退休后仍继续为父亲身后事忙碌着。正谈话中从厨房传来了炒菜声,时间已近中午,我们立即告辞。杨先生执意要送我们下楼,说当天她还没有下楼散步呢,杨先生穿双薄底的便鞋,走在南沙沟大院里步履轻盈,完全不像九旬老人。她还说想来你们会去探望住在院内的亲戚——俞大绂夫人,这话让流求有些诧异,原来杨先生还知道我家一些情况。
2010年应清华国学研究院及中华书局之邀,流求、美延再赴京,恰好我们三姐妹回忆父母的书《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面世,书中引用了1921年哈佛大学蓝曼教授写给校长的一封信,其译文曾请杨绛先生最后审定。为了感谢先生,我们经预约在5月26日上午与她晤面,当年老人家已年近百岁了,给我们应门的小保姆说“奶奶已经在等你们了”,交谈中杨先生兴致颇高,思维、记忆依然清楚,再次提起她于清华念书时在我家见到的两个小女孩,我们呈上拙著后她高兴地收下,并回赠《我们仨》《我们的钱瑗》《听杨绛谈往事》等著作,当场分别为我们姐妹署名盖章,谦逊地称我们为师妹;接着大家愉快合影留念。之后,听友人转述杨先生看了我们回忆父母的书,其中描述母亲牺牲自己的事业全力支持父亲工作的这个段落,尤为感动,希望继续写下去。
2016年我们姐妹均到了耄耋之岁,在初夏传来杨绛先生仙逝的噩耗,我们自是感慨,陆续读到一些悼念文章,其中不少称杨先生为著名作家、翻译家、戏剧家;但我们感觉除此而外,她老人家还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51年毕业的聂崇厚世姐,每每向我们谈起杨先生的人品、学识都非常崇敬。值得我们姐妹称道的还有:她本人生活简朴,近年来将大量的稿费捐给母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清贫的优秀学子努力学习、成材报国。重新翻开杨先生馈赠的著作,她的题字是:“流求师妹存览”。实在受之有愧。我们姐妹虽然与杨绛先生直接接触较少,但她极不平凡的一生令我们钦佩,她是我们崇敬的师长。

2016年6月
(作者系陈寅恪、唐筼之长女和幼女,职业分别为医师和教师)
选自《杨绛:永远的女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陈寅恪之女忆杨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