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夢參佛教育文化 |
分类: 梦老讲经 |
西藏一个咒,「嗡」字跟「唵」字,同一个字,但是我们念起来「嗡嘛弥叭弥吽」,跟「唵嘛弥叭弥吽」,有的地方念「唵」,有的地方就念「嗡」。一句话,一个文字,不要执着,取其大意。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的老师,慈舟老法师是湖北口音,华严字母四十二个字音,我听着又不一样了。最初翻译的是晋译华严,不是在西安翻译的,跟唐译华严,那又不同。我说这个意思就是,让大家知道不要执着那个字。
我在西藏学咒,一个咒,如果在宗喀巴大师青海塔尔寺念的不一样,在甘肃夏河拉不楞寺念的不一样,昌都念的也不一样,西康大金寺、大甘孜寺也不一样。四川康巴,长春科尔寺念的又不一样。
为什么?取其大意!一个字的字音,方言地点不同,教授老师不同。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我们有两位法师,研究华严四十二个字母,又跟维那师唱,一个字一个字的注上音,这是不准确的!
我们现在所念的跟当初善财童子所参的,已经变了多少道,不一样了。大家懂得就行了。我们很多的字,有时候念「唵」、有时候念「嗡」,一个字一个音,「唵」跟「嗡」差得很远哪,汉字上就更不同了。
你念华严四十二个字,念到开悟了,你就知道。知道什么呢?那个音跟当初善财跟善艺童子所学的,已经不是一个味道。不过,原意还是不失!
晋译华严跟唐译华严,文字上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看注解,清凉国师的注跟方山长者李同玄的注,在意义上,没问题了,但在文字上不一样。
鼓山涌泉寺的道霈禅师是开悟的大德,他把方山长者李同玄的合论跟清凉国师的华严疏钞两者给综合、纂要一下子。华严宗的杜顺和尚,智俨和尚,贤首国师,他们都是大菩萨化身,这三位大德没有作疏钞也没有作注解,他们写的四法界十玄,你可以拿那个意思来解释,解释上还是有出入。
我们常说,「字经三传、乌焉成马」,本来是飞禽,变成走兽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说国语,认为会说普通话的就是北京话,这是完全错误!
《八十华严讲述》
梦参老和尚主讲
方广文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