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到哪里读初中
(2009-05-05 00:03:25)
标签:
生活记录 |
分类: 教育笔记 |
湖大附中今日来了通知,称“袁野被录取”。对这一结果,我反应平静。虽然该校近几年各学科在全国赛事上屡创佳绩,与三大名校--师大附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并驾齐驱,而且这次考试是从两百多个考生中择优录取仅16位,但对于孩子初中择校一事,我考虑的重点并非放在哪所学校上,而是放在我与孩子交流的便捷上。
在个人看来,孩子进入初中,父亲的责任比任何时候都要大。理由有三:
1.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心身的变化有待密切关注并予积极导引;
2.学业不能屈从应试压力,孩子未来升学关键在于学习态度;
3.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较其它学业阶段(如小学、高中)突显。
即将到来的初中三年,我的计划是:
1.进一步向孩子展开个人空间,以此尽量避免孩子因为青春期带来的过幅波动;
2.深化各科知识的内含与处延,效果上力达“双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3.加强大球类尤其是篮球运动的兴趣引导;
4.与孩子结伴旅游,加深历史、民族文化概念,并予图片、文字同步记录;
5.加强与孩子各科老师的交流与沟通,聘请英语特教;
6.聘请萨克斯高级家教,适当参加公益性演出;
7.鼓励孩子参与一定程度的社会实践。
基于以上七点,经多方面比较,我倾向按传统途径--即经过升学统考--将孩子送入宁乡城北中学。城北中学是我的初中母校,教学质量在宁乡同类学校中位列第一,虽与长沙几大名校差距较大,但我非常熟悉且人脉关系相对居优,便于更好地实现“七点计划”。
为此,几天前和孩子进行了足膝交谈,旨在方向上预先给予导引。因为孩子除参加湖大附中录考外,还将参加长郡中学和师大附中的录学考试。一旦考取,难免在学校选择上产生分歧。
在升学统考之前,我之所以同意孩子参加几所名校的“额外录考”,是基于培养孩子自信心考虑的。我清楚,考取并非难事。
事实亦同样在意料中,孩子得知第一场即湖大附中考录结果后,在他妈妈面前高兴得可以,摆出了骄傲的姿态,“你的儿子还不错吧。”他说。
这显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有两件事需积极应对,一种是针对自信心的正确引导,另一种仍然是有关择校的问题。前者不是难题,给孩子讲明道理就可以了,我对孩子说:“男子汉有两点可贵,一是压力面前看长处,二是成绩面前看不足。”一句话再附带几个历史故事,基本就能够OK。而关于择校的问题,却仍然需要仔细考虑。因为孩子一高兴,提出:“我认为还是去湖大附中读书好一些。”
对于孩子的意见,我只能以“你的事情你决定”暂作搪塞,至于学校最终的选择,缓等一段时间再说。原因有两点:一是让孩子平静应对升学统考;二是孩子的自主性不能忽略,哪个学校都有其利弊,“教育计划”的实施可依据学校情况在方法方式上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