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鹰
肖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90,813
  • 关注人气:18,2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鹰:一只讲述三千年的苹果

(2016-10-14 17:52:21)
标签:

教育

经典艺术

素质教育

不朽的艺术

肖鹰

分类: 肖鹰书与讲座

“金苹果”的选择


陈歆耕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0月12日   03 版)

  

  古希腊文化史上,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史诗的《伊利亚特》中,有这么一段触发我深思的有趣的故事:

  埃依那国王佩琉斯娶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出于报复心理,抛下一个金苹果让三个女神争夺,企图引起王室的内乱。这三个女神是宙斯的妻子赫拉、宙斯的两个女儿雅典拉和维纳斯。她们把金苹果给谁的裁判权交给了在山上放牧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让他评判三女神中谁最有魅力?三位女神分别向帕里斯许诺:“你只要评判我是最有魅力的女神,我就给你最珍贵的东西。”

  赫拉:给予他世界上最大的权力;

  雅典娜:给予他世界上最高的智慧;

  维纳斯:让他娶到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维纳斯的许诺打动了帕里斯,他将“金苹果”抛给了她。在维纳斯的帮助下,帕里斯俘获了斯巴达宫廷内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的心。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将海伦带回本国,由此引发希腊联军为争夺海伦而发动的征讨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这段古希腊的故事,采集自肖鹰学术新著《不朽的艺术》中。当然,他也是转述。我这里再转述,意在说明我对“不朽艺术”为何不朽的一点感悟。

  我对这个故事引发的战争不感兴趣,而把思绪停留在帕里斯将“金苹果”抛给谁的选择上:权力、智慧、美女。这三个名词前,都还有两个非常有诱惑的修饰词:“最”“世界上”,一指程度,一指范围。无疑,这三者都是人人想获得的,但前提是只能三者选一。我们都知道了帕里斯的选择,面对同样的许诺,今人该如何决断呢?不知道我的判断准确否?只要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无疑都会选择赫拉给予的“世界上最大的权力”。有了这个,未必能拥有“智慧”,但娶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做妻子,也会轻易拥有。这才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一“果”二“鸟”。

  这样一种选择理念的嬗变,可以说明人类审美诉求发生的变化。我个人认为,这种变化不是审美追求的进步,而是退步。或者说,在审美理念引领下的艺术创造,是无法用进化论来解读的。帕里斯的“选择”,体现了人类最初对美的质朴而纯粹的理想,而今人则将功利之心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除了“利益”,还是“利益”。这就是经典艺术创造在今日受到漠视并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杜尚将陶瓷男用小便器命名为《泉》,交给美国独立艺术家沙龙展览会做展品;马格里特的油画《形象的反叛》,画面上是一只老年大学初学者即可完成的烟斗……这些所谓的现代艺术,完全颠覆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标志着艺术的堕落。或者说,现代人已经不再需要创造真正有难度的艺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惊人的创造,则越发闪射着魅力无穷的精神之光。

  从“金苹果”选择的今昔对比,我领悟到了不朽艺术之所以不朽的一个永恒的支撑点:那就是经典艺术的诞生,除了需要特殊的天赋才情,更需要超越功利的形而上的精神人文情怀。中国艺术史上那些伟大创造,其本质几乎都与老庄哲学密切相关。创造者都是处于超越现实世俗、无功名之心、无利害之争、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下,然后焕发出俯仰天地、以“大”摄“小”的惊人创造力。魏晋竹林七贤留下的大量传世佳作,正是他们超越世俗、向往自然、坚守独立人格的证明。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曰:“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或者简要地说:有形来自于无形也。王羲之的“灵和”与王献之的“神骏”,皆得之于“神功”,而非人力造化。徐渭的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巅峰。他在书画中常自称“醉中作”“醉中狂草”“醉中将墨”……“醉”是与“清醒”抗衡的一个外在形态,最根本的还是,他的作品都是他挣脱世俗羁绊、获得精神飞翔的结晶。

  纵观肖鹰先生描述的中外艺术史,我明白了:在一个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在一个人心被贪欲、贪婪裹挟的时代,我们对新的伟大经典的诞生还能存什么期待?现代人如果能有一点向经典表达敬意的心态,偶尔回眸一眼过往的经典,就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不朽的艺术》是肖鹰先生多年艺术史讲稿的结集。一共十五讲,全部用铜版纸印刷,图文互证,精美厚重。这是一部浓缩的人类艺术审美历程的简史。如果不是出于专业研究的需要或没有精力读多卷本的中外美学史、艺术史,那么有这么一颗艺术史的浓缩“胶囊”,就完全可以弥补艺术史知识的缺陷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书“简”而不“枯”,“深”而不“涩”,既有教科书的精确,又有大量讲述者独特的感悟,是一部既可面向大专院校学子,又可面向艺术爱好者的艺术史普及读本。

  我在初读后,仍将会置于案头,学而时习之。


肖鹰:一只讲述三千年的苹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