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星凌日照片

(2012-06-06 07:52:36)
标签:

金星凌日

天坛

杂谈

    起个大早,拍到金星凌日。

    观天象,不要太着急,策划得很好往往因为云层厚无法看到。昨天晚上10点,落实今天确定是多云转阴,开始策划拍金星凌日,从网上搜技巧。臆想拍摄地点,还好,第一方案是亦庄气象站,第二方案是天坛。

    早晨直奔亦庄,阴天,改去天坛,心想就算拍不到太阳,也拍些别的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天坛开门比预想的要早,听完了广播中刘宝瑞的单口相声,赶紧进天坛南门,虽然不报太大的希望看见太阳,但是事已至此,只能拿死马当着活马医了,一抬头,居然看见了太阳,大喜,于是在圜丘南侧支起相机,等待金星凌日的出现。

时间一分一秒的逼近6:09,太阳表面没有什么变化,云彩却向太阳飘来,不知什么原因,我以为金星会在太阳的4点方向进入太阳,一直在盯着4点的方向,没有看到。但是我相信科学,相信预报,到了6:09分就对准太阳拍照,后来看清金星从太阳9点方向进入后,反过来找照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天上的云越来越多,这些乌云仿佛飘到了我的心上,压抑着我的情绪,一只小麻雀落在了圜丘大门的门柱上,自在歌唱,翩翩起舞,我调整了三脚架的位置,让小麻雀离太阳近些、再近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金星进入太阳已经很明显了,昨天新学了一个词“凌入”。从网上得知了很多关于金星凌日的知识,其中最感兴趣的金星凌日的周期了,8年、105年、8年、122年,太有趣了。因为平时喜欢拍日出和日落,积累了一些拍日出的经验,甚至下载了安卓系统的一个软件,测算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角度,今天全用上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其实天上的云比较浓,日出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仍然可以拿着相机直接拍太阳。变焦镜头的优势发挥出来了,不换镜头拍一下全景:太阳与圜丘的南门。背景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拍关于太阳的天象应该去日坛,但是我对日坛实在是太不熟悉了,只好来了天坛,好在天和日还有些沾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还是上次拍月食积累的经验:“永远不要认为你的曝光是合适的”,今天拍金星凌日的时候我依然不老实,用自动包围曝光拍太阳。这一拍,我发现了黑子。昨天从网上搜了很多拍各类日食的注意事项,有人说要确保相机感光材料的清洁,有人说要确保相机时钟的准确。原来每年都是趁北京国际摄影器材展时厂家免费清洗相机,但是今年这家公司取消了此项服务,无奈之下,我昨天拿起气吹,把相机设成快门优先3秒,摘下镜头,吹了一些相机的内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 真的是太阳黑子吗?我又证实了一下:稍微调整一下相机的角度,太阳上的黑点还是出现在了相同的位置,哈哈,确认是太阳黑子。如果是镜头或相机上的污物,黑点会出现在每一幅照片的相同位置。光圈已经打到了32,相机和镜头内部的任何一点微尘,都会如实反映在照片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黑滴”现象,金星凌入后或凌出前,象一个黑色的水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在天坛,总要拍一些有天坛特色的日出吧,我拿着设备,到了丹陛桥的最南端,这里大门上有“仙人”“龙”“狮子”“海马”“天马”等等——就是我们常见了琉璃小人小动物之类,芒种后的太阳不是从正东日出的,而是稍稍偏北,找了半天角度,还是“仙人”的剪影更生动活泼一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日上日妍,和刚才拍照只是几分钟的差距,太阳的亮度已经非常大了。我终于拿出了我的另一个秘密武器。这是我上次日食时绞尽脑汁开发出来的廉价武器:从建材城买来了焊工面具上的镜片,随成像质量不很理想,但是价格实惠,好像不到5元钱。

拍摄总结:

1、提前策划,提前踩点,选好前景,前景可以是地标建筑、也可以是古树名木,还可以是我们喜欢的一切,但是要注意:前景的大小要与太阳成比例;如果想要拍到飞机、飞鸟,就要到飞机和飞鸟常出没的地方等待啊。

2、落实太阳的角度和方位,最好提前几天踩点;

3、多关注媒体,不放掉任何一点有价值的信息;

4、拍摄时不要墨守陈规,要挑战一些自己认为不可能的相机模式和功能;

5、关注廉价器材,借用焊工用镜片就是一种很便宜的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自行车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