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2009-12-27 17:10:10)
标签:

儿童诗

教育

浪花诗社

儿童文学

课题申报

研究报告

校园

分类: 且行且思

    上半年硬着头皮申报的南通市“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最近获市里立项。这两天作为主持人去参加了一个培训活动。回来之后从电脑里找到了这份当初申报评审时做的材料,重又认真研究了一番。这份报告其实也是当时东拼西凑而来,不过现在仔细看看,还是挺有意思。传上来与博友们分享,特别是我的那些从事儿童诗歌创作的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喽!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得到你们的鼎力相助!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儿童诗的教学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等等,总之,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完善所产生的功能和意义,已被语文教学界所共识。而这一课题研究的开展,旨在对童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以形成可行的方法,并促使儿童诗的教学能对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儿童文学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儿童诗却依然如同一个灰姑娘,被冷落在寂寞的边缘的角落里。全国各地校园大量充斥着格调不高的灰色童谣:“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教学费……”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严重影响着儿童品位、素养的提升。谭旭东老师在《童诗在困境中挣扎》一文中将童诗的尴尬处境精辟地概括为:1、儿童文学家庭里的失宠儿;2、新诗家族里的流浪儿。

     童诗如此,儿童诗教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在台湾,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低段的课文以韵文为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台湾教育界认为:让低段的孩子写诗比写文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目前大陆的童诗教学还只是在部分学校的第二课堂展开,受益的儿童不多,参与的教师也不多,这样对儿童诗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是不利的。

     但这些年来,一批热心于儿童诗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在儿童诗教学研究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多探索。特别是江浙一带,以《中国童诗》编辑雪野先生为首的研究者们鼎力于童诗教学研究,并已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这对儿童诗教学研究的开展是大有好处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本课题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 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童诗兴趣,同时也试着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范畴,探索当今小学诗歌创作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理论资料的研究:收集古今诗人创作的诗歌,搜集整理有关儿童诗歌的理论资料,以此为基础材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操作依据。

创作教学的研究:采用专题学习,相互听课,公开教学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拓展创作范畴。

    实施现状的研究:研究激发学生对童诗感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的策略。包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童诗的认识与感兴趣程度,促使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创编适合于学生的童诗教材。

    研究重点:研究童诗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模式及课外指导的可操作模式。研究童诗教学中评价机制。创办并运行儿童诗社。开展各种培养学生童诗兴趣的活动。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我将借鉴江浙一些学校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儿童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通过网络等媒体定期与专家和学者进行对话,开展沙龙,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争取以各种形式展开交流研究,如上课、说课、研讨、汇报等交流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点滴心得。
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进一步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理论,初步了解研究性课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完成主课题申报工作。
  (二)研究前期阶段

  1、确定研究方向与内容。
  2、成立班级诗社和诗歌兴趣小组,并在凤凰语文论坛网开设班级诗歌专栏。
  3、并总结第一阶段成果.
  (三)研究中期阶段
  1、初步形成一些教学案例。
  2、总结第二阶段成果:(1)基本经验(2)活动方案。
  3、通过班级博客等平台展示学生诗歌。
  (四)研究后期阶段
  形成不同儿童儿童诗教学模式。
  (五)总结阶段
  1、进行全面总结:总结出儿童诗教学的一般模式。

    2、终期成果展示;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包括论文、教案、学生诗歌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儿童诗教学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
  2)行动研究法,强调在行动中研究, 通过研究提升行动水平。
  3)案例集成法,收集童诗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概括提炼。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阅读,掀起童诗的盖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童诗的遣词用语非常精妙,教师更应指导学生细品慢嚼。我将带领孩子在赏读中引路,在品读中入门,在诵读中动心,从而达到阅读奠基的功效。

    2、放飞想象,激活创作的春水

    童诗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诗。儿童是成人之父,是最富于想象力的。童心是梦幻的,儿童就是张着翅膀飞翔的小精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较之成人,想象力的可挖掘性会更深更强。现行教材中有很多联想丰富的诗歌,让学生听这些诗,吟诵这些诗就会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步入多彩的想象世界,令其激动不已,浮想联翩,以致产生创作的欲望,可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已呈普及之势。我们教室里已接通校园网,而且实物投影仪,多媒体展示平台一应俱全,这为孩子们的诗歌创作的展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较之以往的纸质媒体来讲,网络媒体更方便快捷,更能使学生获得诗歌创作的成就感。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媒体来促进儿童诗教学成为了我着重关注的问题,而这一做法也可能成为儿童诗歌教学的创新之处。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教学案例

文本

 

 

研究论文

文本

 

 

 

教学案例录像光盘

光盘

 

 

原始研究案例

文本

 

 

网络媒体的展示平台

网络

 

 

最终成果(限3项)

儿童诗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文本

 

 

学生诗歌集

文本

 

 

教学案例录像光盘

光盘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本人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16年的普通教师,对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教学有着一些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先后在国家及省市教育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将近40篇,已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对于儿童诗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我早在2008年春天就已经开始,尝试着去让学生阅读大量的儿童诗歌,并逐步创作一些儿童诗歌。同年11月,我去海门常乐镇平山小学参加南通市儿童诗教学研讨会,更是让我对儿童诗教学有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同时,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原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国际格林奖的评委蒋风教授,就专门为孩子们题了词:

只要你拿起笔

灵感就会在你的笔下

时时闪现

著名诗人,《中国童诗》杂志的主编雪野先生,不仅为孩子们题写了诗社名——浪花诗社,还写下了一段诗意般的话:

美的字、词、句、篇都是我们的生活

一点一滴

都是我们的诗篇

    目前,我已在凤凰语文论坛的学生社区上建立了名为“在诗意的童年里幸福成长”的主题帖,持续将孩子们的小诗发在论坛上。该主题帖已被评为“08年度凤凰语文网十大学生专辑。”

    以上所述,都增大了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