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足之心---龙安寺的石庭

(2014-10-02 21:52:40)
标签:

京都

石庭

分类:

从京都旅游回来也快一个月了,朋友问,京都一行有收获吗?不要说,面对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你说有收获吧,到处人满为患---京都离我想象中的是一个宁静又古老的都市有着几多之遥。你说没有收获吧,尽管满街满巷都是游客,但古寺院鳞次栉比,夸张地说一句比游客还数不胜数,且一座一个个性---京都不失为我心中的“禅意之都”。


既然说了京都寺庙的禅意,那就先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次京都之游让我感到最有禅意的龙安寺的石庭。


龙安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创建于1450年,以其枯山水的“石庭(即方丈庭院)”而闻名。枯山水是日本式园林的一种,在室町时代(1336-1573)、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以及江户时代(1603–1868)的庭园中最为常见。它通常在由细沙碎石铺成的地上叠放一些有致的石组而构成微型园林景观。枯山水没有水景,沙石就是其“水”,石就是其“山”。

 


龙安寺的石庭是以油土矮墙围成的长方形庭院,长25m,宽 10m。地面铺着一层细白砂石,表面梳着极整齐的波纹,从东端起白砂上依  5、2、3、2、3五组的数目配置了十五颗岩石。石群的聚合、离散、远近、起伏所蕴涵的抽象禅意或哲学,都随著每个人的思想、不同的角度而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静坐在方丈庭院前,如果你把白砂想象成大海,把岩石想象为海上仙山,那么你一定会清晰地感到沙石上的那些波纹就是「水的波动」。如果你真的亲历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过程,那么你或许就已经达到了参禅的境界。


在去龙安寺的路上,的士司机就向我们介绍了石庭最为奇妙的地方:“除了在方丈房间的中心位置以外,不管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观看,都无法看全庭院中配置的15颗岩石,不是少几颗也是至少少一颗。”至于为何岩石的配置数量是15而非14或16,据说在此15代表月圆的「满」,于是石庭又被带出了一个更深的隐喻:凡事都不足满,圆满只存在于你的心中,即「知足之心」。


顺便说一下,龙安寺除了著名的石庭以外,可细观细品的地方还有不少,如展示着71幅障壁画的「方丈」、建于平安时代的德大寺家山庄的「镜容池」、用竹子编织成的菱形竹篱的「龙安寺垣」、日本最古老的茶花树「侘助椿」,形同中国古铜钱的石制茶道用净手水钵「蹲踞」等等。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蹲踞」,蹲踞的中央是一个四方孔的蓄水口,口字的边缘分别刻著「五、隹、矢、匹」四个字型,据说是采汉字共用偏旁的方式、以「口」为中心所组合成「吾唯知足」四个字。手钵上的水源源不绝地注入大小固定的口字,多出的水也只能溢出。蹲踞的禅意很深,将「知足之心」通过图案花阐释了「知足者虽贫亦富,贪得者虽富亦贫」的真髓,和石庭有异曲同工之妙。

 

贴几张石庭的照片,照片拍得不好,可能不能让大家体会到石庭之禅意。但没有去过石庭的朋友,如果对此感兴趣,有机会来日本,去京都,可以亲身去感悟一下。

http://s14/mw690/001p5QaPgy6MvmH1BqRbd&690

▲1 从这里进入方丈,石庭。

http://s9/mw690/001p5QaPgy6MvmHy8zK68&690

▲2 石庭全景

http://s9/mw690/001p5QaPgy6MvmHP0pO58&690
▲3


http://s14/mw690/001p5QaPgy6MvmHQS3Hcd&690

▲4

http://s5/mw690/001p5QaPgy6MvmGU8vi94&690

▲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京都 锦市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