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推荐阅读
锐博客首页推荐
秋风肆掠着城市,窗外的夜刺骨的凉。灯下,我手不释卷地重读着《红楼梦》,“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将我带进了“红楼梦”的大观园,带进了曹雪芹的那个时代。
寻着旧迹,我来到了黄叶村,偏僻的山脚下落叶满地衰草枯黄,树影婆纱之中,一座草房若隐若现,一带清溪,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这难道就是“沁芳”吗?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草房里传出一声轻吟。屋里一青衣长衫头扎小辫的白面书生,一手抓着笔,一手攥着酒壶,神情专注,边喝边吟,边吟边写。我不禁惊叹,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曹雪芹?
我怯怯地问道:“请问,先生莫非就是曹雪芹吗?”扎小辫的书生乜斜了我一眼,不屑地吟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又问道:“先生,我很喜欢你写的书,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书生仍然吟着。
我定睛看了看,这就是曹雪芹,那种痴颠那种执着那种飘逸分明和画里的一模一样。“先生,你的小说后四十回在哪儿呢?”我问。“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书生接着吟道。“先生,十二钗的判词与谶语有哪些微妙的关系?她们的命运真的都那么悲惨吗?”我真想问个清楚。“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先生吟着写着。“您能具体讲讲吗?”我问。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书生似乎仍然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历尽悲欢离合的情节当中。
“先生,您四十岁就病殂,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据悉,曹雪芹因儿子早夭悲伤过度而病,不久疾去)
“哎,我的儿啊。”书生突然大放悲声,接着,似吟似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听着书生的吟呓,我的鼻子有些发酸视线也渐渐模糊了。
“啪”的一声翠响,手中的《红楼梦》掉落地上,我从梦中惊醒,回忆着梦中情景,我有种难以名状的哀伤。
秋风依旧肆掠着城市,夜依旧刺骨的凉。我打开窗子,一首幽怨的曲子伴随着敲窗的冷雨,就像世俗的严刀霜剑,刺进了窗子,刺进了我的耳朵、眼睛和心灵。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
叫人焉得不伤悲!
忧伤的曲子仿佛向世人诉说着那“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的哀伤凄恻的故事。
窗外,秋风夹杂着秋雨,就像离恨天灌愁海的泪水,有时绵绵如细丝,有时断线如珠子,风卷着雨,飘进窗子飘进我的眼帘。秋风呼啸中,我恍若听到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哀戚之声。
正是: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间旧啼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