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2009-08-23 16:28:52)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科活动

2009年肥西县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肥西县烧脉中学   岳甫春

自开始实施初中生物结业考试以来,每年的试题从考查内容到题型都有一定的变化,今年,由肥西县组织命题、制卷,三县共用。为了准确把握考试的方向,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对2009年我县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命题思路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同行汇报一下。

一、试题的特点

1、突出教科书的作用

突出教科书的作用是今年试题的主要特点。相比往年的试题,今年试题的素材来源于教材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如第3题就是来源于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P29图片标题的内容,第8题中的图形是七年级上册教材P67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有的题就是教材的原文,如第5、10、16、17、18、20、23、26、29、30的判断题中的⑴、⑵、⑷、⑹、⑺、⑻题;有的题是教材中讨论题或基础训练题,如第31题中的⑴、⑵、⑶、⑷、⑸题;这道题也选用了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充分体现了教材的重要作用。

2、注重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秉承了以往试题的一贯特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第1、2、5、7、11、12、16、18题等,同时也非常关注生物学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如生态系统、显微镜的使用、开花结果、光合作用、人体五大系统(循环、神经)、遗传、传染病、进化等内容,虽然有的知识考查形式有所变化,例如对生态系统的考查由原来的分析说明题变为选择题,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考查也由分析说明题变为探究试验题等,但所占的分值基本不变。

3强化学科内相关知识的综合性

从试卷来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这三道大题中的每道题都不是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大多涉及到同一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或几个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如第7题的考点有七年级上册的病毒、八年级上册的细菌、八年级下册的传染病,跨越三册书的内容;又如14题,既考查了八年级上册的动物行为、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又考查了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15题、17题、28题等都有相当的综合度。可见试题虽然是基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4加大了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生物实验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有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今年的试题加强了实验考查的力度,将实验题单列出来,原有的探究题归为实验题,共占14分。本次实验题的考查强调基础实验,注重实验分析,对实验题的设置主要从实践或实验的主题活动中考查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实验的功能和操作目的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

      科学探究的考查是生物学科结业考试的一个难点和热点。几年来探究题在试卷中始终占8分左右的分值,今年也不例外,试题的形式仍然是根据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推测实验探究的问题,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

 试卷注重生物与现实的对话,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生活,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大都采用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情境进行设问,如第9小题怎样制作泡菜,第17题,白血病、甲型H1N1、高血压、糖尿病病例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第27题,个人卫生问题;第28题,涉及城市绿化问题;充分发挥了考试的教育功能。

二、学生答题中的问题

1、学生对教材不够熟悉

本次考试抽样结果显示:学生得分率最低一道题是第31题,而这道题是基础训练中的演示实验,另一道29题是教材中的资料,本来是两道送分题,却变成了“难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不熟,没有重视基础训练,看了题之后不能迅速反应这个内容在哪本教材哪章哪节,所以虽然是教材和基础训练中原封不动的内容,学生仍然答不好。

2、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

例如第8题,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细胞分裂、分化和组织的形成这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但从答题情况看,许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虽然了解,但掌握不够准确,造成选择错误。又如第29题,涉及到是青少年近视问题,学生的试卷上,把晶状体和睫状体搞混淆了。第31题,由于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不清楚,血液循环途径模糊不清,所以得分很低。考卷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有的仅仅因为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或表达不准确等原因造成丢分。

3、学生对生物学核心主干知识理解不到位

从学生的卷面来看,学生仍然存在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如第2题食物链的表述,第16题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理解不到位,第17题传染病等,这些考查生物学核心知识的题学生答的都不是很好,尤其是需要学生理解知识后才能答出的题,如31题中的⑴、⑵、⑶、⑷、⑸等,学生的得分率都很低。

4、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有些知识点单独考查学生可能会答得很好,但将多个知识进行综合,虽然有时只是“拼盘”,对学生来说也增加了难度。从本次试卷中31题的得分率较低就可以看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5、动手能力仍需加强

本次试卷的动手实验题相对以往难度有所下降,但是学生的答题情况没有预想的好,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却没有找到。可见动手实验题对学生仍是一个难点。

6、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

31题(1)题和(2)题学生在答题时,只答相应的结构名称,而不答出相适应的结构或生理特点,如只写“肺动脉”、“主动脉”,而有的同学却写成动脉血和静脉血以及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包括我本人在内)(也是我的个人体会,与各位专家交流。)

  1、有效利用教科书

教科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平台,教科书既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又有审查专家的意见,教师要努力营造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不能将教材扔在一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观察思考、演示实验、实验及讨论题和练习题等都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讨论、动手实验,发挥教科书的扩张效应,同时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脱离教材。

2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正确严谨

生物学科作为科学课程要求正确严谨。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力求使自己的语言严禁准确,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表述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表述不准确的知识,教师要及时的提醒。

3、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生物结业考试题,对于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的考查都是以学生生活、社会、环境、科学发展和实际为出发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虽然有的学生能够背下来生态系统的组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知识,但是遇到具体的情境进行分析时,如分析资料中描述的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有哪些生物?资料中所叙述的属于是预防传染病的哪一措施?等问题时学生就不会了。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把学生知道的、关心的问题引进课堂,让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驱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增强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4、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要把新的知识组合到已有经验中,不断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结构。知识的网络化结构不是单靠复习课形成的,已经学的、又学的和原来学的是什么关系,一节一节过来到一章是什么关系,教师在日常每节的教学中都要将知识不断形成结构化、网络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组合多个知识点来回答问题的迁移、重组能力。

5、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种种原因,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开展的一直不够理想,课堂上始终有教室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捧着书背实验的现象。为了突出生物实验的地位,今年的试卷加强了实验的考查力度。由于学生毕业中考要考试验操作,今后的实验考查力度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老师要创造条件组织好教材中的每一节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使生物课堂呈现出独有的生机和活力。

6、将习题引进课堂

由于多年没有考试的压力,生物学科的课堂一直是重讲轻练,致使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较差,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严谨准确。因此将习题引进生物课堂已经势在必行,由于课时所限,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一节生物课必需兼有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等的作用,在课前的复习、每个知识点的反馈、课后的练习等环节,都应精选习题给学生做,习题的形式应与结业考试题型保持一致,既起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答题的技巧。

 

                                                                2009年8月  岳甫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