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中国人最“天人合一”的享受。地灵人杰,齐鲁诞孔孟,楚才有屈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种茶。博大的茶文化,五色纷呈,白绿青红黑,又各有各精彩。China,按英文读音译的话,“茶呢”比众人谐趣的“吃呢”,感觉更对,也更雅致。“干嘛呢?”“茶呢”,是中国人任何时候都可能有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状态。
黑茶,以前尝试过云南的某些熟普洱,纠结在一起的茶饼,拆下一点,便煮成很浓很浓的普洱味。这几日,朋友从雅安带来了一盒藏茶,属黑茶,分装得很精致。因为有了朋友,雅安便好像一下从遥不可及的地方,来到了自己的面前。雅安在四川,也在康巴藏区,是茶马古道的第一站,汉藏许多的融合,应该第一时间发生在这里。相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将茶带到了西藏,所带的茶,就是雅安地区所产。“雅安”的名字,来自清雍正,即雅且安,汉藏融合的最美状态吧?其实,其它多种文化的融合,最美的状态,不也该是这样吗?小时候,不喜欢黑,害怕黑。人到中年,读过“嘿嘿昧昧,其光必远”、知道黑白阴阳的奇妙变化后,方越来越尊敬“含纳百色”的黑。爱茶如我般“有茶必拆”的人,怎能经得住“雅安藏茶”的诱惑?
拆开一小包,第一鼻子,先闻到一股浓浓的味道,不是鲜茶叶被发酵被熏蒸的味道,烟火气很重,一时盖过了茶叶;第二鼻子,像某种木材被烧灼了的味道;第三鼻子,居然有牛粪烘烤的味道;而一二三鼻子,闻到最后,又都夹着醇厚的茶香,味道丰富得难以言说。看来“醇厚”的“厚”,和“后来”的“后”,同音的两个字,它们的关系也像这茶的味道,耐人寻味。“醇厚”的味道,或许总是在“后来”才品得出。
再看茶叶,一粒粒黑黑透亮,像康巴汉子黑黝黝的皮肤,《红河谷》中憨厚能干的格桑的样子,立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心田中,立时觉得那样的人,就该喝那样的茶;那样的地方,就该产那样的茶。藏茶黑茶的制作多为纯手工,发酵的过程也很长,熏蒸所用的火,会不会是木和牛粪一起作用呢?我不知道,仅凭味觉带动着自己的想像,而且越想越觉得就是如此:牛是藏胞心中的神,它的一身都是宝。《红河谷》中小嘎嘎以手贴牛粪的场景,再次温暖了我内心的情感。藏茶,就该用牛粪烘焙,就该与众不同。什么地方,就该产属于它自己独到的茶。大家都知道,在北京吃不到最鲜美的热带水果,若想品尝真正鲜甜的芒果、山竹,一定要去到热带的产地。雅安藏茶,是否亦如此?心中因此留下了一个预定的旅行:一定找个时间去趟雅安,那人、那地、那茶,或许才更能品出藏茶最丰富的味道。
藏人喝藏茶,讲究的要加入荆芥、青稞、花椒、老姜、牛奶,在牛粪炉上熬煮着-------,浓浓的暖意,甚至能穿透白白厚厚的毡房,四面弥漫。循着茶色越深其性越暖的普遍茶理,想像一下,辽莽的草原,深密的山林,是不是越纯白的冰清雪域,才需越醇黑的茶暖滋养来平衡呢?白雪对黑茶,怎一个绝妙境地?
http://s1/bmiddle/4c9f0cf5tb1621f337130&690
藏茶的包装,喝茶人却是汉人装扮。不矛盾,汉人一样品得出藏茶的真味。
http://s6/bmiddle/4c9f0cf5tb16225c1aea5&690
左为金骏眉,右为雅安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