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燕来堂
燕来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125
  • 关注人气:1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绶

(2009-10-09 08:52:06)
标签:

杂谈

君绶

近日翻阅《张大千的世界》,意外发现一首胡小石在1922年的题画诗。诗云:

揩眼棱嶒何处山,

死生隔纸己漫漫;

秋灯温梦虫相语,

认汝天风海水寒。

这首诗题在一立幅山水画的左侧。在画的右侧是曾熙的一首五绝:“一纸已足传,廿年成一世,

             白头老亲在,知君心未死。

诗下有跋:“君绶有慧根,从予学书篆草,已臻神妙。父母以季子爱怜更甚诸兄;友善季爰,尤形影不离,其蹈海何谓耶?然幼时喜依寺僧,及来沪,复逃之普陀,季爰数月访得之。岂真大觉耶?”

此外,这幅画还有黄宾虹的题跋,云:“文衡山令嗣彭、嘉,均享天年,惟台早逝。余曩曾睹其画,超超不减诸兄,今观君绶笔,可信其不朽矣。”看过题跋之后,细细观赏画作,是一幅浅绛山水立轴,画中景致峭拔,奇峰叠起,危崖兀立。山崖之下,便是一座老君庙。张君绶是这幅画的作者,君绶何许人也,画界中人未见得都知晓。君绶即张大千的弟弟,因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又称张家的老幺。张家的老幺君绶,授业于曾门下,是最得曾熙师欣赏,视如己出的得意弟子。张君绶在曾家时,所受的礼遇,非常人所及。

从前面所提到君绶画作题跋中,尚未见到君绶的死因,仅仅能够读出对逝者的哀恸和惋惜。那么,君绶以十九岁的青年,才华在大千之上,为何而蹈海呢?据说在1922年与君绶同时赴水的还有一个比他大二十多岁的有夫之妇,名叫狄文宇。她的丈夫是当时的名记者戈公振,可见君绶是因情而殇。这一对生死恋的情人,为情所困,以殉情告终,让后人浮想而不解。

张君绶(1905——1922)名玉墨,君绶是大千的十弟,其秉性聪颖,驾诸兄之上。十岁随大千拜曾农髯为师,研习篆隶,并以篆隶笔法作画,古朴直通秦汉。曾氏在《季爰书画例言》中说:季爰尚有弱弟曰君绶,年未冠,书画皆过其兄。曾氏还对弟子君绶视之如子,青眼有加。在君绶从曾农髯学习期间,曾氏在楼上写字,门下非经他允许,不得随侍旁观。只有君绶是例外,登堂入室,毫无限制。

大千在日后提到张君绶和狄文宇时,说伤心人别有怀抱。其实大千的内心世界,也时常涌现切身的情感波涛,无法用岁月抚平。1927年,大千应日本友人之邀,至朝鲜金刚山,侍女是年青貌美的池春红。春红理纸磨墨,温柔体贴,让大千十分动情,池春红是朝鲜人,能歌善舞,粗能绘事,多愁善感。大千呼她为春娘,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对春红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写了几首诗:

(一)

闲舒皓腕试柔翰,

发叶抽芽取次看。

前辈风流谁可比,

金陵惟有马湘兰。

(二)

盈盈十五最风流,

一朵如花露未收。

只恐重来春事了,

绿阴结子似福州。

(三)

夷蔡蛮荒语未工,

又从异国诉孤衷,

最难猜透寻常语,

笔底轻描意已通。

大千与春红的情感波涛,非同凡响,惊世骇俗。他们在金刚山相馆拍了一组《异乡花草合欢图》,其中有一张里还有春红的哥哥池龙君。大千到底是性情中人,他将与春红的合影及情诗寄给二夫人黄凝素,投石问路。附诗云:

依依惜别痴儿女,

写入图中未是狂。

欲向天孙问消息,

银河可许小星莲。

不仅如此,大千还以夫人口吻写诗,诗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儿女情愫,柔肠千结:

触讳踌躇怕寄书,

异乡花草合欢图,

不逢薄怒还应笑,

我见犹怜况老奴。

大千终究爱搞恶作剧,似柳永一般的情种,还假春红之口写起春娘曲来,云:

红泪汪汪不敢垂,归得空房啼不止。

泪点斑斑纸上看,梦魂夜夜怀君倚。

可是好景不长,大千虽然想纳春红为妾,却因战乱而纰离,终生再无缘聚首了。大千却时时想念春红姑娘,曾默写春红小影,题云:雨窗无事,戏写平壤女郎。大千画《红拂女》,也有同样的赞诗:

渌江江水清见底,渌江女儿柔如水。

1946年大千得知春红已不在人世了,悲痛欲绝,心情沉痛。直到大千晚年,只要有人陪着,就好得多,最怕因思念而伤感,垂暮之际仍画金刚山虎头崖。并在朝鲜举办自寿画展,也是为了纪念春红。

与大千相比,君绶的情感遭遇更为不幸。君绶少年即由父母包办婚姻,娶了自幼丧母的蒋小姐,相貌丑陋而不贤惠,还得过天花病,令君绶痛心疾首。他一度违背母命,想逃婚,遁入空门,以求得解脱,却被大千费时几月,终于从普陀山寻到。

后来君绶与狄文宇相识,是在求学过程中,心灵得到莫大的慰藉。1922年张、狄二人在北京同居,此时狄已离开了戈公振。那么,二人为何而蹈海呢?是否因狄年岁大君绶太多,无法成婚,现在已不得而知。据大千讲述,船从天津到达烟台以后,船上人叫门不开,破门而入,只见船舱内两个行李摆放得很整齐,并留有两封信。信的内容说,弃世为了求得解脱,消除烦恼,躲开被人疑惑的目光。君绶所有遗物,嘱付交给大千。君绶死得从容,无半句哀怨之语,视死之浩然,如远游之还乡。

君绶的殉情,悱恻而不可思议。所谓伤心人各有怀抱,让人想到梁山泊与祝应台。遥想如此至情至性之人,君绶的笔下该是如何的至纯至净,呜呼噫嘻!思之痛心扼腕矣。

 

        09819夜灯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深情的晤对
后一篇:阳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