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刺茅花坨前进

(2008-11-29 19:37:33)
标签:

刺茅花坨

九龙山

九龙庙

峰口庵

圈门

旅游

分类: 游记

  九龙山一线,差不多走遍了,所憾者唯从未从九龙庙走向峰口庵和落坡。夏天,我曾为儿子策划了峰口庵-刺茅花坨-九龙庙的线路,但因天气太热,随行同学体力不支而半途而废。11月8日,我们曾试图走通南港到圈门,但因走错了路,结果又是无功而返。

  今天,天特好,故选择了圈门-九龙庙-刺茅花坨-峰口庵-圈门的线路。

 

刺茅花坨区位图(点击可放大)

向刺茅花坨前进

行走路线三维图

向刺茅花坨前进

行走地区等高线图

向刺茅花坨前进

九龙山古道

向刺茅花坨前进

   沿着这条古道,约一个半小时即到达九龙山娘娘庙,但现在这里的庙宇早已荡然无存,有几门房子坐落在古庙地基上,那是九龙山林场的房子。

  据门头沟在线介绍,九龙山娘娘庙始创年代不详,但从遗留的碑刻来看,最晚也在明代晚期就已有此庙。庙位于门头沟九龙山顶,由五座互不相连的殿庙组成,其中四座为庙,一座为琉璃渠水茶老会茶棚,俗语统称为娘娘庙。它们分别是:迥香殿,面阔三间,座南朝北,内供一尊娘娘像,为“扫殿会”的落脚地;娘娘殿,面阔五间,座西朝东,挨靠迥香殿,平时内摆五尊娘娘像,其中间为九天玄女像,从五月初一至九月初一增加一尊小的九天玄女像为六尊娘娘像,为“娘娘驾会”的落脚地;灵官殿,面阔三间,座东朝西,内供一尊灵官像,为“大旗会”的落脚地;老爷殿,面阔五间,座西朝东,挨靠娘娘殿,内供五尊神像,中间一尊是关老爷像,是“杠箱会”的落脚地。在娘娘殿和老爷殿东边不远,座落着面阔三间,座西朝东的琉璃渠水茶老会茶棚。九龙山娘娘庙是门头沟地区煤窑主和窑工集资兴建的,并办有庙会。该庙会活动是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九下午举行送九天玄女娘娘驾回归九龙山娘娘庙的花会表演活动,从东辛房村的什坊院老爷庙起会,沿门头沟旧日西山大道向西,过西辛房、门头口、炉灰坡、宽街直上峰口庵的香儿窑,然后拐向东来上九龙山西平岭,途经十六村,行程二十余里山路,他们过街起舞,遇庙烧香,一直走会表演到天黑上至山顶。第二天早晨,开始烧香祭拜,然后是花会表演,大约到上午十点左右,开始举行攒香仪式,仪式结束下山,活动结束。娘娘回归九龙山本庙后,各小煤窑统一停产,由各窑的大作头顶最后一班,最后一个出窑封井,俗称“下山”,到了九月初一,大会派人和娘娘驾会一起上九龙山娘娘庙,将娘娘殿内那尊小的九天玄女娘娘像请驾到炉灰坡村北的九天娘娘庙,各窑开启封窑生产。俗称“上山”。门头沟地区的煤窑主和窑工把“九天玄女”作为除了窑神之外的第二个保护神来祭祀崇拜,这也是该庙香火旺盛的主要原因。九龙山娘娘庙会虽然是旧日京城郊区最大的行业祭祀庙会,但因其行业色彩太浓了,所以其很少见诸于史籍,就连近现代北平诸多游记与考察记中也罕为记载。
   

九龙庙硕果仅存的石碑

向刺茅花坨前进

九龙庙遗址,地面上什么都没有了,只留下这些地基。

向刺茅花坨前进

  从娘娘庙向东的九龙山,一直以来都认为它是九龙山的主峰,但从网上得知,九龙山脉的主峰是刺茅花坨(地图上标的是刺茅花坨,但有的文章称之为刺玫花坨,因山上盛产刺玫花,我以为后者可能更准确)。到娘娘庙时,正好有一对夫妇也要去刺茅花坨,于是我们随他们一起踏上去刺茅花坨的山脊之路。因为是走山脊,起伏不大,开始是一条防火道,然后岔刺茅花坨的小路,但总起来讲,路很明,也很好走。

 

从刺茅花坨北望妙峰山和阳台山

向刺茅花坨前进

回望九龙山。远方位的那座山是香峪大梁上的克勤峪,也就是香炉峰西边的那座高山。

向刺茅花坨前进

向西南看是铁坨山,是五中分校任老师失踪的地方。

向刺茅花坨前进

大片的落叶松林。

向刺茅花坨前进

西望抓髻山和清水尖。

向刺茅花坨前进

  今天天气好,出行的人特别多。在峰口庵,我们遇到了绿野的一个大队四十多人,他们是从水闸上来的,体力好的,准备从葡萄嘴下山,体力不好的,从半途好些地方如娘娘庙、峰口庵、小井等地就可以下撤了。另一队也是四十多人,他们是从灰地上来的,和我们前次走的路线正好重合。只不过队伍拉得很开,前锋和后队隔得很远。

 

从峰口庵东望门头沟和石景山

向刺茅花坨前进  

  一路上,看到了诸多山友留下的墨宝。这个夕阳红队可不简单,在我走过的地方,几乎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踪影。

向刺茅花坨前进

XZ?仙?不知代表了什么意思,但也与夕阳红一样,随处可见。

向刺茅花坨前进 

以下这两处墨宝是不是很有趣?

吃饭撑的,确也说出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真实原因。

向刺茅花坨前进

惧内,也许是跑出来的真正原因吧?在家里看夫人的脸色,受训斥,总不如享受大自然来得快活。

向刺茅花坨前进

  在拉拉湖地界建的这片建筑名曰九龙山驾校绿化基地,但在我看来,应该是前几年度假村热的产物。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目前只好养了一群鸡鸭鹅。

向刺茅花坨前进

门前高标准的水泥路上没有车辆,有的只有几滩牛粪。

向刺茅花坨前进

通往峰口庵路上最险的地方---天梯

向刺茅花坨前进

天桥浮过街楼只剩下了一个门洞。

向刺茅花坨前进

这个拱门上的字,可能与前面那个度假村有关。

向刺茅花坨前进

个人留影

向刺茅花坨前进

向刺茅花坨前进

向刺茅花坨前进

向刺茅花坨前进

 

 

附: 

京城生态旅游添新地——门头沟区九龙山

                                         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 张建奇

   九龙山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的王平镇、妙峰山镇、龙泉镇境内,主峰海拔858米。九龙山景色优美、气候凉爽宜人、人文古迹众多、交通便利(距离市区只有25公里),适合游客寻古探幽、消暑纳凉、因此九龙山是个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九龙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植物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几百种之多,其中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有太平花、小花溲疏、东陵八仙花、丁香、桔梗、白头翁、翠雀、石竹、绣线菊、华北蓝盆花、山丹等,著名的药用植物有白首乌、远志、列当、玉竹、知母、草乌、黄芩、柴胡、刘寄奴、兔儿伞等,野果有欧李、猕猴桃、山葡萄、牛迭肚、山楂、桑椹等,你也可以在山间采到反枝苋、马齿苋、蕨菜、栾树芽、柳树芽、花椒芽、荠菜、苦买菜等野菜。九龙山的野生动物有岩松鼠、刺猬、草兔、狍子、豹猫、狐狸、獾、花面狸、啄木鸟、红角鸮、戴胜、杜鹃、黄鹂、环颈雉、赤链蛇等。

九龙山的山势连绵起伏、宛如九条巨龙,因此,得名九龙山。

九龙山的主峰——刺玫花坨,植被茂盛,有大片的野生刺玫花;

从九龙山上可以看到门城地区、落坡岭水库、妙峰山、如果天气晴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山坡上分布着山桃、山杏、丁香、小叶白蜡、照山白、黄栌、桔梗、草乌、翠雀、石竹、绣线菊等观赏植物,春天、夏天九龙山就成为了花的海洋;秋天,黄栌、元宝槭等植物的叶片变成红色,和其他植物叶片的黄色、绿色交织在一起,景色蔚为壮观。九龙山也有着深浅、长短不一的峡谷,其中有名的有三池峪、田家港(音:讲)、豹儿港(音:讲)等,三池峪中植物茂密、怪石嶙峋,可以看到碗口粗的荆条、许多架山葡萄、猕猴桃,猕猴桃缠绕在树上、枝条从树上垂下来,景色十分壮观。峡谷中气候湿润,生长多种蕨类植物,你可以看到蕨类植物的叶上有着晶莹的水珠,显得清脆欲滴。五、六月份,其他地区气温明显增高,而三池峪中还有大块的冰还未融化。夏天雨后,你可以看到瀑布,在峡谷中有小花溲疏、太平花、东陵八仙花等野生花卉。此外,你还可以伶听各种鸟类的鸣叫,看到岩松鼠,运气好的情况下,你还可能看到狍子等野生动物。

九龙山脚下的南港村马家祖坟附近的植被较好,分布着大片的鹅耳枥,鹅耳枥树干扭曲、有的倾斜,好像喝醉了酒一样。

在九龙山脚下分布着许多泉眼,如在落坡村有饮马潭、在南港村有浇园泉眼、在西马各庄村有泉港(音:讲)梁、在东西落坡、斜河涧、城子、中门寺等村子中有许多泉眼。

 

   九龙山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山脚下的村落中,如:在王平镇南港村有清代壁画墓。以前,考古界一般认为清代墓葬中一般没有壁画,而南港村的壁画墓的发现则改写了历史,把墓葬中有壁画的历史又向后延续了一个朝代。西落坡村中有宋辽时代的碉楼、地道等军事防御工事,此外,村中有一栋房屋据说是《天净沙.秋思》的作者——元曲作家马致远的故居。京西大道从九龙山脚下蜿蜒通过,有的路段至今保存完好,著名的有牛角岭、王平口、峰口庵等路段,在这些路段有关城、修路碑记等文物,在铺路的石头上有着骡马走过留下的蹄窝,显示出历史的沧桑,诉说着过去的繁华。在秋天的傍晚,独自一人走在古道上去看夕阳,会使人深刻地感受到“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在龙泉镇琉璃渠村中有过街楼、关帝庙等古建筑。在城子有民国国务总理周自齐的坟墓,在圈门附近有窑神庙、静明禅寺等古迹,在九龙山山顶上有圣母元后庙的遗址等。 

    九龙山脚下的村落中生长多种古树名木,如:在南港村中有油松、侧柏、国槐;在西马各庄村有国槐、侧柏;在桥耳涧村有国槐、银杏;斜河涧村生长着油松、银杏,其中斜河涧村广花寺的三棵银杏比较著名,一颗直径有2.1米;在龙泉雾村的椒园寺遗址有龙虎二柏。

 到九龙山旅游交通方便,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供选择,如:乘370路到圈门站下车,乘336等开往门头沟并经过水闸的公交车在水闸站下车,乘929路可以在水闸、陇驾庄、石古岩站下车;乘丰沙线火车到斜河涧站下车;从西黄村乘到门头沟的小火车在韭园站下车;也可以自驾车沿109国道到下苇甸,改走109国道复线到石古岩,从路口进入可以到达落坡村或南港村。

 从下车到山顶有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在登山的过程中,你也许在不经意间,惊起藏在草丛中的环颈雉、草兔、岩松鼠等动物,看着它们飞走、逃跑的样子,会让我们忍俊不禁,会使我们溶入自然,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山路并不难行,既有羊肠小道,又有两三米宽的大路。沿途你既可以观看路边的花草树木,也可以往眺望远处的景色。累了你可以在路边的石头上或树林下小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倾听着鸟儿的鸣叫,闻着花朵的芳香;渴了你可以尝一口山中甘甜凉爽的泉水,会使你忘记所有的忧愁和烦恼。

 如果你想寻古探幽,你可以乘丰沙线火车到斜河涧站下车,到水峪嘴村沿京西古道去寻找历史的痕迹,途中你可以看到路面石头上骡马走过留下的蹄窝,在牛角岭你可以看到保存比较完好的关城,在关城附近的草丛中能够找到已经倒下,但保存完好的修路碑记,通过阅读碑文你可以了解古道的修建过程及历史。顺着古道继续前行到桥耳涧村,在村口有关帝庙,在庙内有两棵古树:一棵是银杏,一棵是国槐。在正殿的墙壁上还能看到有关关羽故事的壁画。出村的时候,可以看到古代修建的小桥。然后,你可以沿着新修的柏油路,来到据说是马致远故乡的落坡村,村中的一所房屋据说就是他的故居,村中的一些人还能讲出关于马致远的典故。在落坡村中还有宋辽时期修建的碉楼、地道和寨墙的遗址,此外,在东、西落坡村中各有一眼清泉供人们饮用。出落坡村经过韭园,在韭园村口有小路通往韭园溶洞。然后,进入东马各庄村,你可以看到京西古道上的一座三拱石桥。继续前行,到达南港村,村中有多座石拱桥,其中有一座石拱桥最高、修建年代最早,村中的人们把它叫做大桥。在大桥的附近有三棵古树,一棵是国槐,另两棵是楸树。在走不长时间,就来到清代壁画墓的所在,周围有十多棵油松、两棵侧柏。通过阅读碑文,你可以了解墓主人的生平。在走一段距离,来到浇园的泉眼,你可以灌满泉水,沿山路登山,两个小时就可登上山顶,有时你可以看到雄鹰在空中盘旋。如果你在夏天的时候,你在草丛中能采到蘑菇、还可以采到黄花儿,可以摘到杏等野果。你在山顶可以找到圣母元后庙德遗址,然后顺着山路下山到达圈门,看看窑神庙、戏台等古迹后,你可以乘公交车返程。如果你想在九龙山度假的话,在水闸附近有九龙山林场,林场中有许多别墅、房屋可供住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访红庙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