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黑石集团blackstonegroup简介 |
分类: 时事关注 |
美国纽交所的数据显示,黑石集团过去5年年均利润超过10亿美元,2006年一年盈利就高达22.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71%。如果以该盈利计算,黑石集团每位员工为公司赚了295万美元,是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9倍,黑石成为华尔街最能赚钱的公司。
Blackstone Group
办公地点:纽约、亚特兰大、芝加哥、达拉斯、旧金山、波士顿、洛杉矶、巴黎、伦敦、孟买和香港
专注领域:旅游、酒店、化工、汽车、国防、消费品以及医药等
管理规模:约1250亿美元
创始人:
皮特·彼得森(Peter
Peterson)、史蒂夫·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又译“苏世民”)
在华尔街,有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皮特·彼得森和史蒂夫·施瓦茨曼。他们是黑石集团的共同创始人,现年81岁的彼得森担任集团的高级主席,60岁的施瓦茨曼则出任主席和CEO。黑石之所以如此成功,可以说是两位元老各自禀赋的完美结合,华尔街的人比喻说,年富力强的施瓦茨曼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充沛的精力是黑石这部庞大“生财机器”得以顺利运转的“发动机”,老谋深算的彼得森在政界及金融界游刃有余的外交手腕和深厚的人脉资源则是黑石的“润滑剂”。
巨资豪赌EOP、希尔顿
黑石总是在刷新私募股权基金收购金额的新纪录。
2007年情人节的前一天夜晚,施瓦茨曼迎来了他60岁的生日,纽约城金融界、政界和演艺界的数百位名流们,身着正式的礼服,前往曼哈顿公园大道夹67街参加了他的生日宴会。就在数天之前,黑石集团刚刚以39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它对全美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EOP(Equity Office Properties Trust)的收购,这笔交易超过了2006年的HCA收购案—一个由PE组成的财团以3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一家医院连锁运营商,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购交易。作为CEO,施瓦兹曼将接管这家美国最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在这桩收购案中,比黑石的两位老板—董事长彼得森和CEO施瓦茨曼更加风光的是该集团房地产部门的负责人—高级执行董事乔纳森·格雷(Jonathan Gray),他堪称此次收购的核心人物。现年37岁的格雷1992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后就直接加入了黑石集团,30岁的时候则被提拔为集团最年轻的高级执行董事。2005年黑石集团房地产部门的执行官约翰(John Kukral)离职后,格雷便成为了黑石房地产部门的灵魂人物。
与竞标对手的争夺中,施瓦兹曼对EOP志在必得。最终,在2007年2月7日,EOP公司表示其社会公众股东在一个临时股东大会上已经同意了黑石集团的并购方案,收购价格为每股55.5美元,连带黑石集团承担的EOP大约165亿美元的债务,黑石收购总成本接近395亿美元,而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购交易。
为了收购EOP,黑石专门成立了黑鹰信托,其资本金约为160亿美元,黑石另借债近200亿美元。此外,由高盛、美国银行等组成的债权融资安排人准备了近300亿美元最高限额信贷,可见黑石的收购弹药相当充足,也足见当时其势在必得的决心。而对于EOP这个庞然大物,黑石究竟会如何处置呢?实际上,持有EOP并改善它的盈利能力并不是黑石集团的兴趣所在。收购完成后,格雷以闪电般的速度拆分EOP。在并购交易完成的当天,即2007年2月9日,房地产开发公司麦克洛(Macklowe)以70亿美元购买了EOP旗下8处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房产。毕银资本(Beacon Capital Partners)以63.5亿美元购买了华盛顿和西雅图的房产。旧金山的Shorenstei公司在波特兰以12亿美元购买了黑石旗下的房产。2月17日,也就是收购交易结束仅一周左右的时间内,黑石已经卖掉了53座大楼,这些资产的交易价格已达146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不出意外,黑石有望在近两三年内从EOP交易中获得约50%的投资回报。这种结果使人联想到了两年前施瓦茨曼手持230亿美元的巨资冲进私人酒店业展开地毯式狂购的情景。现在,这些到手的酒店不断创出收益率的历史新高,而且根据普华永道的估计,2008年之前,这些资产的收益率每年都将继续攀升。黑石最终能从EOP身上收获多少看其今后的运作了。
仅仅是在收购EOP的5个月之后,黑石集团再次大手笔出手,2007年7月3日以260亿美元收购希尔顿所有股份,成为原希尔顿旗下2800家酒店的新主人。
坚持不做敌意收购
彼得森在Sony公司担任董事期间,与其总裁盛田昭夫结下深深的友谊,凭借此关系,黑石抢得Sony公司出价2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代理权,攫取了第一桶金。之后他们创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艰难的募资过程,黑石的第一只基金筹集了8.5亿美元,吸引了32个投资者,包括大都会人寿、通用电器公司、日兴证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退休基金在内。
在黑石的成功秘笈中,有这么一条使得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使之获益非浅—在盛行敌意融资并购的20世纪80年代,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为公司发展定下了一条基本准则:坚持不做敌意收购。他们发现,运用彼得森强大的人脉关系网与他们每一笔收购生意中的相关公司建立友善关系至关重要,而且无往不胜。这一条现在已经成为黑石的标志性策略,不仅使其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使得黑石成为一个连对手都愿意与之打交道的公司。
此外,黑石还有对冲组合基金、夹层基金、高级债券基金、自营对冲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另外还提供各种金融咨询服务,包括并购咨询、重组和重建咨询以及基金募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