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的国徽,底部是个弧形的红绶带,上面用梵语写着一句格言:最早译为“祖国胜于天堂”,2006年起,使用新译,“母亲与祖国重于上天”。
‘胜于天堂’也好,‘重于上天’也罢,可它万般皆准,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和任何一个人。当你啼哭于襁褓时,它是温馨的怀抱,当你呀呀学语时,它是耐心的教导;母爱是博大的,细微的,博大与细微在母爱中找到了最好的契合。尽管她们肤色不一,风俗千差,服饰缤纷,可是母爱,永远是纯洁,无私,珍贵;丰富,深厚,多元。
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面对母爱,任何语言似乎都是苍白的。拍了很多尼泊尔人的定格,却分不清尼泊尔人的人种和肤色。请教了我的小兄弟,尼泊尔通,在从加德满都机场候机时结识的邵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尼语主播。

p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p2
小邵给了个形象的分类,简明扼要:尼国的北部靠近中国的西藏,所以,北部山区的人像中国人;南部靠近印度,所以,南部平原的人像印度人;中部加德满都谷地的人,就是这两种人种加上土著人混合出来的。
不论是何民族,都是一条信念,祖国就是慈母,外人游尼泊尔,就是来看人,看不厌的是那醉人的微笑。我,又何尝不是来看微笑的尼泊尔?

p3

p4

p5
大地就是母亲,这个小国,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人口也只有2700多万,却有大大小小103个民族,24种民族语言和100种方言。在这块土地上,最多时曾同时出现过51个独立的国家和2个半独立的国家。
最早是东方人,在这里建立了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克拉底王朝。更早些,已有欧洲东部的游牧民族迁入喜马拉雅山区和印度北部。今天的尼泊尔,属古印度地区,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p6
父母身教重于言传,自古就是道理。在古印度,可谓世界人种的大熔炉,主要有矮黑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说得确切简单些,就是三的黄种,黑种,白种都有。面对母爱,任何人种和语言,似乎都是苍白的。

p7
今天的尼国人血统极为复杂,既混有东方蒙古人血统,也混有西方雅利安人和欧罗巴人的血统,还遗留有本土原住民的血统。难怪尼泊尔人有的像中国人,有的像欧洲人,有的像今天的印度人,相应的肤色就有白、黄、黑和咖啡色了。
不管啥血统,如果一定要归纳尼国人一个印象特征的话,那就是尼国人的微笑。尼国人见人就微笑,这笑充满了友善、平和,女人的笑带点羞怯,男人的笑则多了份帅气,让人不禁要多看几眼。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尼泊尔的蓝毗尼,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尼泊尔的印度教,将释迦牟尼的母亲尊为印度教的女神,因此女神的儿子释迦牟尼,自然也是尼泊尔印度教的一位神了。
大地母亲和奶牛在尼国可以划等号,伊拉(Illa)和玛希(Mahi)女神与奶牛一起赋予人类财富和繁荣。奶牛是尼泊尔的国兽。印度教称奶牛为婆罗门。在印度史诗《摩呵婆罗多》中,把奶牛的保护神与因陀罗,黑天,毗湿奴和湿婆等印度教诸神联系起来,奶牛是生育力的象征。

母亲与祖国重于上天。正像阎维文在“母亲”歌中所唱:无论走到哪,无论官多大,到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咱的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