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五大庙会!

(2018-02-19 20:36:02)
标签:

老北京

庙会

春节刚刚过去,过年期间除了走亲访友拜年之外,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体验“年味儿”的活动,就得说逛庙会了。如今的庙会成了春节特有,老年间可不是这样,因为过去北京寺庙非常多,各地的庙会几乎天天都有,关于老北京庙会的形成、发展以及特色,咱们在节前的文章“说说老北京的庙会!”中已经介绍过了,在此就不多说了,今天咱们来盘点一下老北京最为知名的“五大庙会”,包括:隆福寺庙会,护国寺庙会,白塔寺庙会,土地庙庙会和花市火神庙庙会!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31c91f162bc740ff8df1fdacde129bf9.jpeg

1.隆福寺庙会:

隆福寺位于东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即1425年,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禅同驻的寺院清雍正九年重修,后成为完全的喇嘛庙。在清代,隆福寺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位置与护国寺对称,又坐落在东城,故人们称它为“东庙”。那时候,隆福寺不但香火很旺,而且开庙时,庙会的规模很大,逛庙的人流众多,热闹非凡,曾有“诸市之冠”的称呼。清代,历每一、二、九、十开庙1930年起改用阳历每逢庙期,五行八作云集于此,上至附近的王公贵胄、使馆区的外国使节,下至贫苦百姓、近郊农民都到此赶庙,那真得说是人潮如海,摩肩接踵,热火朝天,是门庭若市。人们到此不但能品尝北京小吃,还能观看戏曲、杂耍......,可采购的东西更加齐全,什么锅碗瓢盆儿、针头线脑儿、绫罗绸缎、服装鞋帽、文玩字画、古董珠宝,可以说应有尽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86e09d334e974d878d3a5629da8d7c66.jpeg

据《大清一统志》载:“隆福寺,逢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古玩字画,风味小吃,花鸟鱼虫——,为诸市之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隆福寺部分庙宇毁于火。庙中喇嘛将空余的地皮和残存配殿租给摊商,隆福寺庙会进入鼎盛时期,一进山门卖簸箕、笸箩、竹柳什物、炊事用具等山货。前殿内大部是卖古玩、珠宝的摊商。二院卖日用百货、布匹衣服(包括估衣)、鞋帽首饰、儿童玩具。夹道有鸟市,各种鸟禽、金鱼、鸣虫儿……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塔院则是小吃摊子和小戏棚子,中间夹杂相面、算卦卖野药的摊子。千万别小看这些小摊贩,甚至是推车担担的流动商贩,其中不乏精工细致的小吃精品真正的老北京风味儿,如吊炉烧饼、灌肠、爆肚儿、凉粉儿、炸丸子、羊霜肠、驴打滚、馄饨、茶汤、杏仁茶等等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本庙喇嘛郗德拉的豆汁,据说他的豆汁漂得净、发得好,所配卖的焦圈油果和芝麻酱烧饼也超过其它摊贩。清代《北京竹枝词》就有首诗形容隆福寺庙会,说:“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一日能消百万钱”,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当年盛况可见一斑!可是,隆福寺仿佛与火有着“不解之缘”,不但隆福寺毁于火灾,连后来的隆福大厦也未能幸免。隆福寺庙会没有了,隆福寺一带的热闹景象,也随之远去!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9f9d769e5cde404c916ebf889ab69fe1.jpeg

2.护国寺庙会:

刚才提到的竹枝词中说的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销百万钱”东庙指的是隆福寺,其中的西庙说的就是护国寺。护国寺位于西四牌楼北,位置与隆福寺对应,因坐落在西城所以被称为“西庙”。旧时,护国寺庙会定在农历每月七、八两日,至于何时开始兴办,无明确记载。有种说法儿,说西城庙会原在西四的广济寺,后来广济寺大修,庙会临时搬到了护国寺。后来由于护国寺地势宽广庙会就留在了这里,并未迁回原地。此说法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就算属实,也只交代了庙会由来,没有说明朝代和时间。在清代,西城为满族及旗人聚居之地,人口集中,护国寺又是远近闻名的大庙,所以护国寺庙会极其兴盛,热闹非凡。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894043e5350e49a698794911c225b957.jpeg

《北平庙会调查》记载:“盖西城昔为满族及旗人聚居之地,日用所需多取给于庙会,故清代护国寺庙会甚盛。”《燕京岁时记》载:“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之一大市会也。”另外,护国寺的鲜花也尤为有名,“春日以果木为胜,夏日以茉莉为胜,秋日以桂菊为胜,冬日以水仙为胜”,正可谓“生香不断四时花”。进入民国以后,由于“满族及旗人经济情况日下,护国寺因之遂衰”。三十年代西单商场创办后,护国寺一带的商贩和店铺大多迁往该处,致使护国寺庙会又进一步受到影响,仅剩“花肆十余家,足资游赏,余则零星日用之品,杂耍食摊之类,殊无足观”。不过,庙会的规模还比较可观。四十年代,土地庙庙会和花市庙会被取消,并入了护国寺庙会,只是未能持久。五十年代初,随着公私合营,护国寺的庙会摊商大多归入国营企业或商业,护国寺庙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da8c8744255d480ab330f9c9d2fea25a.jpeg

3.白塔寺庙会:

白塔寺坐落在阜成门内大街,因寺内的白塔而得名,始建于元代,原名大圣寿万安寺,是元大都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之一。明天顺元年重建1457年,赐额妙应寺,因此寺内有座塔通体皆白,故人们常称之为白塔寺。白塔寺庙会形成于清末,当时政局不稳,寺内香火不旺,僧人开始出租寺产,五花八门的从业者汇聚于此,白塔寺逐渐成为京城的闹市。庙会初期为旧历每月逢五、六开市。解放后改为逢三、四、五、六开市,庙会期间,卖小吃的、卖耍货地摊聚集在马路两旁,最吸引人的是吆唤着卖估衣的,吆喝声像唱歌一样;门前卖冰糖葫芦的,卖萝卜的,卖大挂山里红还有用口哨唱着《十月痰迷》卖小花篮的。庙内头院东侧为卖山货日杂用品的地摊;西侧是卖年糕、切糕、豆面糕、江米藕的摊棚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b76714315042488fa485e51753ca23e5.jpeg

二院历来是民间戏曲的场地,都是评书、大鼓、相声、戏法的棚子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付士亭的乐亭大鼓侯五德的梨花大鼓“小蜜蜂”滑稽大鼓阿阔群评书、杨树林的长篇乐亭大鼓,都颇受欢迎此外,唱戏的、练摔跤的、卖药糖的、拉洋片的、演小电影的、卖耗子药的、医卜星相、文玩字画应有尽有。二门西夹道则售鲜花,四时各异。白塔寺一向以花、木著称。庙的后门元宝胡同是鸟市卖鸽子、鹌鹑、鹰、鸟、兔、狗等家禽家畜。秋来卖蛐蛐、蝈蝈、“油葫芦”,春天则卖小金鱼。精致的鸽子哨、鸟食罐、蛐蛐罐等物也是收藏者的最爱。每逢庙期,由于白塔寺附近地窄人稠,游人拥挤,如同蚂蚁盘窝一般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北京各大庙会均被商场取代白塔寺也不例外,山门处办起了副食商场。近几年来,出于对文物保护副食商店被拆迁,恢复寺庙的山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358ba4f5355440349628c322d1cec5df.jpeg

4.土地庙庙会:

土地庙在宣武门外下斜街,早先叫槐树斜街,建于元朝原有大殿三层和几间配殿以及一些附属用房,从有庙会起,只剩前面一层殿,内供土地爷、土地奶奶。旧历每月逢三开庙,民国后改为阳历。土地庙地处南城,往西出广安门就是农村,多菜农;往南出右安门数里,就是著名的丰台“花乡十八村”,这里的鲜花誉满京师。庙会期间,院内多是花素布匹、日用小百货、针头线脑、木梳发网、鞋里鞋面等。山门外街对面是卖锅碗瓢盆、笸箩、簸箕鸡毛掸子。斜街南口及广安门大街西侧是卖小农具的和棚铺,卖的是搭棚、扎花障用的芦席、芦苇、竹竿、麻绳;做笼屉用的圆形芦席、柳木、籐条;扎纸铺用的秫秸杆;和镐把、锹把、扁担、荆筐等农具。庙西的空地上是文艺演出的场地,拉洋片的、傀儡戏的、说书的、唱大鼓的、变戏法的十分热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9ff43839804b453b9688fb9fb2d712f1.jpeg

最值得一提的是山门外卖花儿的,那时候,丰台的鲜花驰名京城,尤其是如今的花乡地区,那里出产的鲜花为土地庙庙会增了光彩,您要说隆福寺、护国寺庙会卖的绫罗绸缎、古董文玩,土地庙没有,因为南城附近住的都是劳苦大众,太值钱的东西在这儿也卖不出去,唯独土地庙与花乡是邻,因此土地庙庙会的鲜花,远胜其庙会。《六街花事》所载“丰台种花人,都中目为花儿匠。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车载杂草至槐树斜街市之”。出自丰台的鲜花品种很多,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受到京城各级人士的喜爱元代就有“小海春如画,斜街晓卖花”的诗句。就连清代时期的一些官员和文人墨客,也常到土地庙买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a842bedc40bf48a889512e52280663a3.jpeg

5.花市火神庙庙会:

花市位于崇文门外,明代称神木厂大街,是宫廷存放木料的地方。清代,这里成了假花儿加工、生产、售卖的集散地,因此更名为花市。北京口语喜欢加儿音,所以称为花儿市,就连许多书面上也写作花儿市。当年的假花儿统称为通草花儿,是以通草、绫绢、绒、纸为原料制成的装饰用花,花儿市出产的假花儿属于北京特产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堪比真花儿,在当年天下,被誉称为“京花儿”。清代妇女以头上、衣襟上插花为时尚,逢年过节不但人戴花,上供的供品也要插花叫做供花儿有钱人过寿日,寿桃、寿面上都要插花。市大街分为东花市大街和西花市大街,火神庙在西花市大街路北庙不大,仅有山门和两进大殿,但是花市庙会的中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fdfa70bb1ce1448198468df5f03f92e7.jpeg

花市庙会每月逢四开放按照乡间的习俗花市庙会称之为花市集,所以当年北京城有“逢三土地庙,逢四花市集”的说法花市集买卖以竹柳山货出名,除此之外就是著名的“京花儿”生意,据说清朝的时候,这里生产和经营通草花儿的店铺一千多家,非常繁荣,加上花市附近有许多庙观,来此焚香拜佛的人也很多,逐渐成为老北京的五大庙会之一。但是由于规模不是很大,商品也不那么丰富,所以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为老北京四大庙市,不包括花。花儿市庙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与土地庙庙会一起被取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19/0287f1f50e094815a3e5f34b0471cd6c.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