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赏大清光绪年制款祭蓝釉金彩龙纹赏瓶

(2011-11-28 17:20:22)
标签:

财经

古玩

鉴定

考古

拍卖

青铜器

收藏

宋瓷

唐青花

文化

元青花

国宝

皇帝

鉴赏大清光绪年制款祭蓝釉金彩龙纹赏瓶,高38CM.http://s2/middle/4c534060g784734697271&690
光绪蓝釉金彩赏瓶官窑器中的精品,目前估价300万元以上。未来具备很大的升值空间

晚清各朝中,光绪一朝生产的瓷器无论是品种、数量、质量均可居首位,这在制瓷业日渐衰落的晚清时期也算是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创造了中国古代瓷器制造业的最后辉煌..

      光绪一朝34年(1875-1908),虽然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局面,但在慈禧多年的执政下,进入了所谓的“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此间,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陵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尤其在光绪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逢慈禧五十、六十和七十大寿之际,耗银无数烧制了大量瓷器。上行下仿,民窑瓷器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态势,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重得复苏。

      光绪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最大特征是仿古。仿古瓷力追康熙、乾隆两朝瓷器,尤其以仿康熙青花瓷居多,成就也最高。如《饮流斋说瓷》记载,“而光绪近年仿康、乾诸制往往逼真,鱼目混珠,识者憎之,然不能不谓其美术之精进也。仿古瓷的大量烧造与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特别推崇康、乾时期的瓷器有关。加之外来侵略战争造成的前朝瓷器大量散失,有的已经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价值可观。“虽明知新制,价亦不赀”。这种好古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起景德镇的仿古之风。

      不只仿古,光绪时期民窑瓷器无论是器型、彩釉品种和制作工艺等都比前朝有所突破和创新。器型上虽然主要还是以前朝诸制为主,但在具体形制上会有所变形,则同时亦有本朝的创新器型。分彩釉品种中取得最突出成就的要属浅绛彩,浅洚彩虽在同治朝甚至更早的咸丰朝已初露头角,但其兴盛期却在光绪一朝。浅绛彩的兴盛打开了瓷器绘画中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境界。新工艺则以在瓷器上钻刻图案和诗文为代表。

      光绪民窑瓷器胎质有粗有细,细者虽洁净但不如清代早期胎质紧致、细腻。釉汁比较稀薄,釉色发白或白中泛青,釉面时有桔皮釉现象。创至于款识,则又回归到康、雍两朝的风格,楷书多于篆书。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了陈设用瓷,故多显霁蓝耳瓶或尊类器形。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制霁蓝釉多是庙堂所用的祭器,以炉甁最多,均无官款。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在当下市场上为清代官窑霁蓝器皿,以乾隆时期的霁蓝器最受追捧。
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雍正时期的霁蓝釉器多数是仿造明宣德的品种,器型,釉面以及款识均与宣德宝石蓝釉器类似。此时的蓝釉具有釉面光滑平整或布满桔皮纹两种特点,釉面色调均匀洁净,蓝中带紫,发色纯正深沉。

乾隆时期霁蓝釉次品有了新的变化,甁,尊等琢器颈肩部常附有各种装饰性的双耳,使器物趋于平衡协调,同时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时代特征鲜明,有象耳,鸠耳,螭耳,戟耳,如意耳,龙耳,铺方首,牺耳,贯耳,蝙蝠耳等。装饰双耳的工艺技法影响了乾隆时期以后各朝的器物。
早在2003年,中国嘉德推出一款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宝相花如意耳甁,该如意耳甁色彩丰富,图案细腻华丽,甁外口沿金彩绘画工艺,使得该甁的整体图案不仅没有通常所见的密不透气之感,反而突出表现了图案的立体感,以330万元的价格成疚,在当年属天价瓷器。
2005年,一件由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的清雍正霁蓝釉菊瓣形花壶535.88万元成交。当下市场价格最高的是2007年由北京翰海提供的一件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甁,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霁蓝釉瓷器,其上六瓣瓜棱框格,共计六组花卉,比北京故宫相同尺寸乾隆粉彩大甁,多出三组花卉图样;花卉选择与图案设计使它富有特色,最终以2408万元成交。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件清嘉庆霁蓝地描金折技花卉衔枝龙纹双耳甁,成交价为408万元港元,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编号为LOT1218的清乾隆霁蓝地描金折枝莲“八吉祥”图绶带如意耳甁,成交价为1120万元港元。
2009年 10月,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十五年秋季大拍上一件清乾隆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以896万元成交。这件牺耳尊造型庄重,通体施霁蓝釉,釉色均匀,色如宝石,饰以金彩,富丽堂皇。2009香港长风秋拍中,上拍的一件清乾隆霁蓝釉描金折枝花福寿纹吉庆双耳甁为欧洲私人家族旧藏,后转归美国知名华人收藏家收藏。该甁敞口,束颈,丰肩,圆腹下收,圈足外撇,饰悬磬双戟耳,谐音“吉庆”,通体以金彩绘有福寿,莲花,如意,盘肠等吉庆纹饰。器型乌江,线条流畅,高雅精巧。器身通体所施均润亮泽的霁蓝釉,呈现出蓝宝石色法,映托着以华美金彩蕃莲和蝠寿纹,构图流丽多姿,尽显皇家气度,终以103.5万港币成交。
霁蓝釉瓷礼制严格
霁蓝釉,又称霁青釉或祭蓝釉,是一种色调深艳的高温蓝釉。在石灰釉中掺入适量钴料,在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霁蓝釉特点是,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一致,成色稳定,据{南窑笔记}载,宣德时期的霁蓝釉与霁红,甜白同为上品。
霁蓝釉瓷除了做日用品,陈设器外,另一个重要用途是祭祀用瓷,明清皇家祭祀十分频繁,土地,宗庙,社稷,山川为天子亲祀活动及不同的位置中,需配用不同的颜色釉陶瓷。{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如天坛正位用青色;地坛正位用黄色;朝日坛用红色;久月坛用白色;先农坛,天神坛,太岁物正位用白色,非常严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