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琴诗》材料作文

(2008-10-31 15:52:14)
分类: 作文辅导

哲理诗类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443100]   

 

近些年以议论文为主的高考作文题材,大多包含丰富的哲理。哲理诗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把哲理同生活情趣及艺术形象熔铸为一体,往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写作灵感,能训练和考察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先请看下面这道作文题。

 

[题目]

苏轼有一首《琴诗》,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声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请以“琴弦与手指”为话题,自选立意,自定体裁,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要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导引]

写哲理诗类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读懂哲理诗包含的哲理。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它批评了两种片面性:一种是仅仅看到琴的作用,只讲“琴上有琴声”;一种是只强调指头的作用,认为“声在指头上”。其实优美动听的琴声,是人的指头拨动琴弦产生出来的,琴和指头二者如果缺其一,就难以奏出美妙音乐。

二是准确地自然地由此及彼。准确而自然的由此及彼,往往能产生一种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例如依照上述哲理,我们可以联想到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下工夫,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或学生的智力因素等都是片面的。

[例文一]

手指与琴弦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  覃伍兵

只有琴弦,不能发出优美的声音;只有手指,无法奏出动听的音乐。当手指拨动琴弦表达心声时,才能迸发出迷人的魅力,才有了《高山流水》,才有了《春江花月夜》,才使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才有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是琴弦,父母是手指,正因为有了手指对琴弦的拨动,才有了我的“成长曲”;我是琴弦,老师是手指,正因为有了手指对琴弦的拨动,才有了我的“进步曲”。

齐威王是琴弦,邹忌是手指,正因为邹忌的委婉规劝,才使得齐威王从善如流,战胜诸侯于朝廷;刘备是琴弦,诸葛亮是手指,正因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才使得刘备开创了与魏、吴抗衡的局面;唐太宗是琴弦,魏徵是手指,正因为魏徵对唐太宗的忠直辅佐,才使得唐太宗察纳雅言,创造出震烁千古的“贞观之治”……

琴弦离开了手指,就不能展示其魅力。“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一日,忽然哭着喊着要他的父亲为他准备纸墨。他的父亲没有办法,只好依他照办,没想到他奋笔疾书,写下一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文采斐然。邻乡人知道后,便邀他及家人去做客。宴毕,吟诗立就。仲永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便让他在乡邻间作诗,结果荒废学业。仲永是一根可以调弄的琴弦,但没有找到会调弄的手指,最终一事无成。

手指离开了琴弦,也无法表现其才能。孟浩然是手指,才高八斗,但却无法找到琴弦,只得空发“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感叹;陆游是手指,才华横溢,但因无法得到琴弦,徒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愤懑;李白是手指,诗传千载,但由于无处寻得琴弦,只得空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

手指之与琴弦,琴弦之与手指,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只有当琴弦与手指完美结合时,才能相得益彰,迸发出生命的魅力。

[点评]  这篇在期末考试中获得满分的作文有三个优点:一是审题准确,自始自终扣住哲理诗的主旨,阐述了手指之与琴弦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论点。“我”与“父母”、“老师”,“齐威王”与“邹忌”,“刘备”与“诸葛亮”,“唐太宗”与“魏徵”等多组由此及彼的关于“琴弦”和“手指”的类比都十分熨帖;二是结构明晰,开头的总起,中间使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的分论,最后的小结一目了然,读起来容易把握文章脉络;三是语言凝练,大量使用比喻、引用、对比、排比等手法,形象生动而有气势。

 

[强化练习设计]

1、杨万里有一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请根据诗歌的寓意,自拟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白居易《放言》云:“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草丛间的萤虫,虽然有光,毕竟不是真火;荷叶上的露珠,虽然浑圆,但它终究不是珍珠。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世界上尽管有许多类似的东西,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辨析,就会发现真伪,不为现象所迷惑;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能蒙骗一时,不能欺骗一世,迟早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请以“草萤非火,荷露非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