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gr25_泽桑雍楠
mgr25_泽桑雍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76
  • 关注人气:3,7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绞编绦子的试验

(2012-11-04 14:00:48)
标签:

绦子

绞编

手工

编织

分类: 手工
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供意见和资料!

    清代有一类常见的绞编绦子,经线以一组为单位,按照S或者Z方向进行绞扭。相邻两组绞扭方向对称,外观呈现出辫子状。这类绦子被用于荷包、香囊等女工活计上做栓系,或者用来作为腰带。
    下图依次是扇套上的绞编绦,清宫腰带上的绞编绦,以及扇套绞编绦的放大图。
绞编绦子的试验


    这类绦子如果不借助提综装置,那么将会变得非常繁琐。一组经线有六根(理论上至少也需要四根),一对辫子就是十二根,常见的荷包上的绞编绦有八列辫子,一共就是96根经线。如果用手工挑梭经线来编织,可见工作量是很巨大的。
    但是之前一直想不出来能用于此类绞编绦的提综装置该是如何的。难点在于每一组经线都一直是同一个方向绞扭,而且相邻两组绞扭方向是相反的。那么一般常见的织机的提综装饰便不合适。
   后来看到屯堡地区汉族妇女的丝带编织的一个图片,令我眼前一亮,可能清代这些绞编绦的提综装置正是此类。即每一组六根经线穿在一个正六边形的硬纸板上的六个孔眼内,通过转动纸版,完成经线的绞扭。后来在一本资料上也看到了这种装置的简介。
   但是按照构思的,总觉得会不会操作起来会很难,是不是会有什么特殊的手法……一直畏难和疑惑,不敢动手。前两天借着编斜编绦的热劲,还是自己亲手试验下,小马过河,这水有多深,难不难过,过了才知道不是么?!
 
    通过实践,发现这类提综装置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控制,由于经线张力,转动的纸版并不会自己随意返回或者前进。形成的两个梭口也是比较清晰固定的。便将基本的编织要领记录在本子上。
绞编绦子的试验
    现在的疑惑是纬线,是一根还是每边各一根呢。看到的日本此类绞编用的两根纬线,但是不同在于日本的绞编每一组经线只有四根,梭口只有一个。所以编的时候一根纬线和两个纬线的都试了下,外观大体上的差别不是很大,所以目前还是不大能肯定清代的绞编绦都用了哪种,或者两种都有?

    我的装置设备很简陋。一端固定经线,中间是经线穿过的纸版,另一端是栓在重物上,整体放在绣花用的绷架上……绞编绦子的试验,丝线都是以前编丝绦剩下的,整体确实简陋得都不好意思拍照了。
绞编绦子的试验


编出得成品,上面的是四组经线,两列辫子,用线比较细。下面的是头一次编的,两组经线,只有一列辫子,用线比上面的粗一倍。
绞编绦子的试验


ov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