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倘若有机会,我一定要带着开始懂事后的恩猪,回到我成长的西南农村故地重游,那里有太多我可以炫耀的光辉岁月,我的嘻皮童年!
说起我的童年玩乐生涯,那不得不提及一个代号:牛滚函。
村里唯一那条长流不息的水源,它流淌着我从会记事到小学阶段大多数的童趣和得意。溪流没有什么好听的名字,我们那里的大人小孩提起它,都说“那条河沟儿”,它和“三十二步梯”一样,在整个村落人家心中,是永远的记忆。
河沟儿从村头上游的水田发源而来,沿着连绵的稻田埂和垫高的路基,流得弯弯曲曲,深外有函,浅处有石,回转蜿延,穿村而过,流向另一个村,再汇入几公里外的那条更大的河。“牛滚函”是属于我们村的,当然它也属于这条河沟儿。当河沟儿流到那个地方,有个更宽更大的空间容纳了它,有心的村民挖出了水底下的泥沙,那里就成为一个“深水区”,可以淘地瓜,泡猪草,洗衣服,水流充足的时候,大黄牛也泡在里面洗澡打滚,我看见牛儿蹲在水里,悠闲地打着盹,坚韧的牛背上,总是糊了一层黑乎乎的淤泥。而“牛滚函”的名字,也就是因此而得来的。
河沟儿捉蟹
河沟里有野生的鱼及螃蟹。在我们那个西南内陆一个相对闭塞的小村子,河鲜算是比较珍贵稀罕的东西,80年代还处于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除了逢年过节有水库里的鱼出卖,平时一年到头也难吃到新鲜的鱼,更别提虾蟹了,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世上还有虾蟹是可以吃的,就算河沟里的螃蟹被捉上来,也没有人胆敢烹来一试,现在想想,当时真是枉费了那么优质的绿色食物,唉——
就因为如此,在河沟里抓鱼捉蟹,成为我们童年时代最过瘾、最刺激、最耐人寻味、最聚集人气、最容易回家挨揍的耍法。
七八月炎夏时节,娃娃军团倾巢而出,暑假大赦哦,还不疯玩?那时哪有补课的概念,业余兴趣班就是每天三五成群,开发各种好玩的东西以度光阴。早上睡到日上三竿,吃个煮熟的鸡蛋(自己家养的鸡生的),喝一碗用自己家种的绿豆煮的绿豆粥,就着泡菜坛子里新泡好的酸豇豆酸黄瓜,脆崩崩的。填饱肚子之时,已经有同村玩伴前来邀约,跟大人说一声“我出去玩咯”,就跳出大门。
“莫跑远了哈,早点回来吃中饭哦!”大人的叮嘱从屋里传到耳朵里,我已跑过竹林子,扯起嗓门“哦”的回应一声,头也不回地跟玩伴商量今天玩什么。
——小螃蟹的捉法
河沟儿的水清凉清凉的,光脚踩在浅水区的石板上,静静流淌的水没过脚背,河水清可见底。夏天最适合避暑的地方,首选这条河沟儿。河沟儿里有鱼,还有蟹,大螃蟹喜欢在没人打扰的时候从石头缝里钻出来见见阳光,若是一有响动,它会迅速缩回石缝里躲起来,再想抓到就难了。小螃蟹呢,通常就待在河沟里横七竖八的小石块底下,当咱们挽起裤管蹑手蹑脚地下到水里,轻巧而快速地掀起石块,来不及反应的小螃蟹就会现出原形,哈哈,伸出手去一把按住,抓到了!小螃蟹仿佛永远都是小螃蟹,顶多也就大拇指头那么大,我们玩了那么多年捉螃蟹,捉到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小螃蟹,放在玻璃瓶里梦想着能养成大螃蟹,可惜没有一个人成功过……
——关于大螃蟹的血泪史
而捉大螃蟹,胆小者靠边站。大螃蟹有多大呢,用最简单的度量值表达,直径约十厘米吧。两只大蟹钳尤为有力,即使被手按在水底,它的八脚仍在用力挣扎反抗,有时一不留神,大钳伸上来就钳住手指,并且钳住后绝不松开,除非借助另一个人,扯住大钳子的两边,硬生生的掰开,不然就算你把它的蟹钳活活拧下来,钳子依然会死死地钳住你的肉不放,死也不放,痛得你喊爹叫娘,我们的玩伴谁都有挨钳的经历,被钳破了肉皮,钳出了鲜血,伤口好了继续捉,那就叫勇敢,哈哈。
80后妈妈的嘻皮童年系列,近期将陆续出炉,谢谢关注,嘻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