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自驾:洛杉矶-水晶大教堂】梦想是生命的灵魂

(2012-08-08 12:50:09)
标签:

美国

加州

洛杉矶

橘子郡

水晶大教堂

crystal

cathedral

庄子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晶大教堂是一个建筑奇迹,也是一个人间奇迹。

 

    一天夜里,罗伯特• 舒乐博士拿出一页白纸,在最上面写下“700万美元”,接着又写下10行字:

 

    寻找1700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7100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1450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2825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7010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1007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1405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2802.5万美元的捐款。

    寻找7001万美元的捐款。

    卖掉1万扇窗户,每扇700美元。

 

  从此,罗伯特•舒乐博士开始了坚持不懈的漫长募捐生涯。

 

1968年的春天,罗伯特•舒乐博士决心在美国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约翰逊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要建造的不是一座普通的大教堂,而是要建造一座人间的伊甸园。” 罗伯特•舒乐博士表示:“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对我来说,是100万美元还是400万美元的预算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水晶大教堂本身一定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后来,水晶大教堂的预算初步定为700万美元,这700万美元对于当时的罗伯特•舒乐博士来说,不仅是一个超出他能力范围的数字,也是超出了众人理解范围的数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2:它位于洛杉矶市南面的橘子郡Orange County境内,一个叫“庭院树丛Garden Grove”的地方

 

到第60天的时候,富商约翰•可林被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所打动,罗伯特•舒乐博士得到了100万美元的第一笔捐款。

  

到第65天的时候,一位听了罗伯特•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1000美元。

  

到第90天的时候,一位被罗伯特•舒乐博士孜孜以求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开出了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支票。

  

到第8个月的时候,一名捐款者对罗伯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那剩下的100万美元就由我来支付。”

  

到第二年的时候,罗伯特•舒乐博士以每扇窗户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的方法为每个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实际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得多,还不足6个月,一万多扇窗户就全部认购完毕。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水晶大教堂于1968年开始兴建,1980年竣工,历时12年,耗资2000多万美元。

 

1980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人的水晶大教堂全部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人间伊甸园。

 

建造水晶大教堂共用掉2000万美元,比最初预算多得多,全部是罗伯特•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来的。

 

后来,罗伯特•舒乐博士经常这样讲: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像我这样去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设计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是引导人走向成功的信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4:这座建筑由美国著名的建筑师、金牌优胜者菲利普•约翰逊与他的伙伴约翰•布尔吉Burgee设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5:最耀眼夺目的当属希望塔顶端这座十字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6:它在宗教建筑中开天辟地,明亮巨大的空间使所有教堂望尘莫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7:大教堂的主体建筑“圣堂”,全部由玻璃和钢架构成,能够承受8.0级地震,以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8:“圣堂”内部巨大的管风琴由287个鼓风管、超过16千根风管构成,其鼓风管及风管数目世界排名第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9:“圣堂”可容纳2890人就座,并可满足1000多名歌手和乐器演奏家在185尺长的高坛上进行表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0:主体建筑“圣堂”中的卫生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1:我同伴说,这(圣堂)哪里是教堂,分明是音乐厅啊~~【美国自驾:洛杉矶-水晶大教堂】梦想是生命的灵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2:我记得“上雪”曾在博文中介绍过这座水晶大教堂,但亲临圣境我才真正感受其震慑、恢弘之气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3:夜幕为它增添了更浓郁的幽深意境和神秘色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4:听说“圣堂”中的每把椅子也都由个人捐赠,椅子上嵌有捐献者的名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5:希望塔下的庭院四周有画廊(或宣教室之类)和几栋叫不出名字的厅堂,后者传来阵阵鼓声和合唱——相当激动人心。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6:漫步在此,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7:这里不但吸引了许多基督徒,不少非基督徒也慕名而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18:上图最高建筑的下方(照片右下角)内部的水晶雕塑,旋转的耶稣像。

 

Angel Voices天使之音】专辑:赞美歌《与主同行Abide With Me》,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也献唱了此曲。

 



夕阳西沉, 求主与我同住;

黑暗渐深, 求主与我同住;

求助无门, 安慰也无求处,

恳求助人之神,与我同住。

 

渺小浮生, 飘向生涯尽处;

欢娱好景, 转瞬都成过去;

变化无常, 环境何能留住?

恳求不变之神, 与我同住。

 

有主降祥, 仇敌何需畏惧?

泪不辛酸, 病痛也无足虑;

坟墓威权, 锋芒今天何处?

我仍得胜, 主若与我同住。

 

 

   与主同行Abide with Me》是一位19世纪的英国乡村牧师亨利•莱特(Henry Francis Lyte1793-1847)所写的赞美诗。亨利•莱特1793年生于靠近苏格兰的 West Mains 农场,11岁时举家移居爱尔兰。后来,担任船长的父亲不幸罹难,全家陷入极度困境之中。亨利•莱特通过半工半读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医学学业,并曾三度获得写诗奖金,等待他的是一片大好前程。但是,亨利•莱特却选择了神职,献身于清苦的事业,之后志愿来到英国一个名为Brixham的偏僻穷困的渔村,一待就是25年。

 

    长期劳累的工作、清贫的生活和潮湿的海洋气候,使他的身体每况日下,并染上了当时无药可治的肺结核,学过医的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

 

    在医生的一再催促下,他在无奈中终于决定遵照医嘱去意大利休养。启程前一日,54岁的莱特在教堂讲完最后一堂道。当天傍晚,他到海边散步,留恋万分,直到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后才回家。在跳动的烛光前,感到来日不多的莱特在极大的悲痛中,提笔写下了这首伟大圣诗和曲谱。

 

    两个星期后,莱特在赴意大利的途中不幸安眠,并安葬于法国南部一个名为Nice的地方。

 

       1861年英国一位著名的唱诗班指挥William Henry Monk发现了这首感人的圣诗和曲谱,重新为其再谱新曲并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留存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