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斐阳世纪
斐阳世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2,381
  • 关注人气:4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语文)·山东卷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2020-07-17 20:56:54)
标签:

教育

健康

情感

育儿

2020高考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及解析

 

1.D(A项中,“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只提到《禹贡》“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汉书•地理志》则没有。B项“是因为”错误,材料一第四段中看不出选项中的因果关系。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

【点评】本题既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又兼顾了对经典绝对化表达的考查,如“都”“一定”“全是”“因为”“之所以”“最”之类的表述,往往与原文不符,是判断的重要参考。

2.C(“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扩大”错误。材料一第六段中提到的我国历史地理学取得成就的原因不止学科分支开拓和研究领域扩大,也看不出二者是“主要得益于”的依据。)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字面意义深层理解。

3.C(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沿革地理侧重于地理变迁和历史重要地名,而“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不符合这两个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4.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又继承沿革地理研究的传统,是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根据材料中对“历史地理学”性质、特征的描述总结可知,具体表述可以有所不同。)

【点评】本题实际上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以及“下定义”的基本思路。

5.材料一首先介绍了《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中的内容,说明了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起源;然后介绍了沿革地理的概念,论述了其存在的意义以及和历史地理学的区别;最后总结了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的关系,说明了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材料一分段的归纳和概括可以得出答案,具体表述可以有所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归纳能力,属于“论证思路”一类问题。

6.D(从选项中选句的上文可知,选句以《水浒传》类比临安饭店的场景,是为了展示临安人民的淳朴、自然和洒脱,而非“粗狂不羁”。)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

7.B(从原文中选项下文可知,作者是为了突出建水城中街道密集、房屋众多。)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

8. 石榴和卖石榴的女子,体现建水女子的健康、结实、天真。沿街饭店食客满堂,豪爽自然,显示临安人的淳朴洒脱。小巷中的美味小吃和菜市繁荣,体现了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和生机。(先从原文中找出关于“饮食”的所有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散文中具体细节描写的理解。

9.空间上,远观建水,依然古朴;进入建水,发现繁荣;漫步城中,感受到民风;走入四合院,体会闲适安逸。时间上,车站下车, 大概是在上午:漫步城中,当是午时饭点:进入小巷院子,正是午后。(在原文中分别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梳理情节并归纳。)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多角度的阅读理解。如果对“线索”理解过于拘泥于书本知识则可能答题出现偏差。

10.B(本句中“南星““攀龙”“大中”分别指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涟”“光斗”指杨涟、左光斗,均为人名,应断开:“光斗愤甚”中“光斗”为主语,“愤”为谓语,“甚”表修饰,不应断开;“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指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有三十二条当斩罪,不应断开;“拟十一月二日上之”中“上之”指呈上奏折,不应断开。)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结合上下文对句中成分的理解。

11.C(“殿下”不能用于称呼丞相。)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称谓的基本常识。

12.D(根据原文“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可知十四人是被捕,其母亲和长兄分别是悲伤过度和受牵连而死,所以“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把握。

13.(1)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法司,可以缓死,为以后考虑。(承:承认。已而:后来。冀:希望。)

(2)都御史使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使左光斗家破人亡。(疏:名词作动词,上疏。趣:催促。由是:因。)

14.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他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所以倡议为他凑集钱款。最终没有成功,因为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根据原文“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可知。)

【点评】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再现,做题时需要先定位准确,然后重新表述,力求简洁而突出重点。

15.D(“表达含蓄蕴藉”错误。从本诗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感情表达十分直接,并不含蓄。)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16.“峨眉”和“岘山”分别是诗人和友人所在之处的两座山。通过两座山距离遥远,体现二人相隔遥远。从而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从注释可知岘山在诗人朋友郑炼去往的襄阳,可以推知峨眉山在诗人所在之处。根据古代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和此类诗歌的一般规律可以推知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基本阅读能力和推测诗人情感的能力。

17.(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背诵篇目内容的熟悉理解。

18.B(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停顿。A项,表示解释说明。B项,表示语气停顿。C项,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D项, 表示补充说明。)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破折号作用的掌握,属于大部分考生的知识薄弱点。

19.将堵车时漫长而堵塞的车道比作黏稠的河流,体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堵车时车流长且行动缓慢的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分析。解答时,定位原文语句,找出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进行赏析。

20.短句结构清楚,语气简洁有力,节奏明快,作为文章结尾干净利落。两个形容词短语并列,更强调了“我”心满意足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将“我”的心理状态用两个短句展示出来,强调了“我”的心满意足,且短句的结构更加简洁有力,适合用在文章的结尾,干净利落。)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解答时,比较原句和修改的句子在结构和情感上的不同,分析作答即可。

21.去掉“发生了”;去掉“根据”或“显示”:“截止”应改为“截至”:去掉“有”(句式杂糅,“发生了”和“快速增长”。句式杂糅,“根据……”和“……显示”。搭配不当,“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不能带时间词语,一般用于时间词语之后。成分残缺,使用动词短语“有……”将句子真正的主语淹没。)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22.2020年6月3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以“世界的复兴”为主题的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

【点评】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时,根据新闻报道的构成要素,找到语段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等进行压缩。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字数要求。

23.【解析及点评】

作为高考改革的尝试,和春季各种新式作文题型比起来,新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显得中规中矩。但毕竟在正式高考中,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

本次新高考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总之,相较于近些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来说,这次的新高考卷作文题目,在时代性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之感,而时代性如此之强的命题给考生最直接的作用便是使得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意可立”。

 

【例文】

 

咫尺千里,心在一起

 

庚子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熟悉的日常生活。几乎是一夜之间,公共场所关闭了,人际来往暂停了,整个国家上下一致,全力防控疫情。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疏远。但在这次凶险的疫情中,不论现实距离有多远,正是因为心在一起,才能使客观的距离化于无形,变千里为咫尺。

每个人都在疫情中感受了距离。连续几周居家隔离,公共场所保持一定距离,日常佩戴口罩,所到之处需要测体温、登记信息、检查健康码……这些措施让人们之间似乎变得陌生,但人们迅速接受并自觉地实行所有隔离措施。因为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次疫情只有人人行动才能遏制,却会因为一人松懈而功亏一簧。这种高度自觉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是超越个人得失的温情。正是这种温情,让我们在这个看似冷漠的春天,感受到了心在一起的温暖。

全社会都在疫情中遭遇了距离。因为道路隔断,交通暂时断绝了;因为疫情防控,商店市场关门了;因为居家隔离,生意突然没有了……各行各业在疫情中遭遇的,除了疫病的威胁,更多的是来自现实的沉重。但这些声音迅速得到了回应,所有的困难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对。紧急优先,隔断的道路畅通了;在线直播,积压的货物卖出了;经营困难,店铺租金缩减了;无力自救,网上共同呼吁中得救了……就连一家人风中飘舞的窗帘,都牵动了大众的心。这些行动的背后,是全社会对全社会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感,让人们在这个平静之下的春天,感受到了同心协力的力量。

整个国家都在疫情中面对着挑战。疫情严重,经济停摆,又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恶意。国家的发展在关键时刻显示了力量:高速而广泛覆盖的通信网络给各行各业保存了另一个平台,发达而便利的交通运输在防控妥当之后立即重启,强大而稳定的生产能力迅速补上了疫情初期的各种暂时短缺……一些自诩强大的国家在疫情面前丢盔卸甲,却还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指点点,原因无他,他们确实难以想象十几亿人心在一起产生的力量,理解不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在危机面前的力量与伟大。

也许,这个春天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此时坐在考场上的千百万年轻人,亲身感受到了这千百年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春天,在现实的距离和人心的贴近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命运的必然和转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