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观点规则杂谈 |
分类: 高球随笔 |
对那些已经习惯或压根就只知道“大流氓”、“小流氓”的球友而言,平时一般的球叙确实很难要求打“球场规则”,更不用说互相有“盘口”的情况了。
但是,如果是参加按规则组织的比赛,则再有理由也不能自顾自不按规则打,裁判人员可以理直气壮地按规则要求参赛球员,同时也是给那些平时不知道按规则打球的球友一次非常好的规则学习机会;参加按规则打球的比赛越多,对规则的了解也就越多,慢慢就会脱离“规则盲”了。
从道长这些年参与各种业余赛事活动的经历来看,业余爱好者中球打得好的确实有不少,而真正懂得规则的却不多,能一知半解就算不错了,“规则盲”一抓一大把,很多时候发现球技水平和规则知识的反差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譬如,俺遇到过不少球技高手从来就不认为按压推击线有什么问题,或者根本不知道在果岭上球童拿起球还需要事先经过球员授权,或者压根没听说过对记分卡还有那么多要求。
类似的“规则盲”例子随便都可以举出很多。
如果正式比赛也不按规则来,无疑会进一步误导参赛球友:啊,比赛不也就是这样打的么?
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自然就是打球人只知“流氓”不晓“规则”。
当然,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所有民间业余赛事都做到像业巡赛那样严谨、专业,对参赛球员的规则要求也不可能一下子都提到那么高。
依道长的经验,按规则组织比赛可以先做到这样几点最基本的:
一、主办方明确对执行规则的态度
还是以四川联赛为例。龚德云总经理对所有反映到他那里的事始终都一个态度:说其他的没问题,凡涉及到规则的事都不要找我,裁判说了算,规则是怎样就怎样。
这一点相当的关键。中国是人情社会,“面子”比“罚杆”要紧得多,如果主办方在执行规则的问题上羞羞答答,甚至说一套做一套,那就一切都白瞎。
二、配备必须的专业裁判人员
现在也有很多业余赛事配有裁判,不过说实话很多时候都是“符号”性质,基本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
这里面有两个环节很关键:
一是领头的裁判(长)最重要,必须专业、敬业,敢负责任,能负责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二是场上裁判人员的数量必须保证最低要求,起码得三个人:前九、后九各一个,加一位裁判长流动。
一般来说,高尔夫裁判人员不宜过于主动介入球员的比赛过程,但民间业余赛事应该权宜对待,更多的引导和监督球员按规则比赛,在不影响球员正常比赛的前提下,应加大主动干预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在营造赛场规则氛围上多下功夫。
三、从严格执行一些最基本的规则环节着手
1、严肃分组,坚决不允许自行调组,否则直接DQ。。
2、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出发,对迟到者坚决按规则进行处置,该罚杆就罚杆,该DQ就DQ,不留任何余地。
3、严肃记分:
(1)必须是同组球员循环交叉记分,不允许球童填写正式的记分卡,否则做无效记分卡处理。
(2)安排每三洞报分。
(3)记分员、球员的签名必须齐全、清晰。
(4)必须由球员亲自到记分处交记分卡,并当场核对各洞成绩,否则取消比赛成绩。
(5)对提交了不符合要求的记分卡(如不是记录各洞总杆而是记加几杆)的一律取消比赛成绩。
(6)记分卡一经提交任何人不得做任何更改。
4、重点对以下常见违规行为严加注意,发现一次处罚一次:
(1)第一洞“摸一个”。
(2)OK球(比杆赛)。
(3)不是由球员自己亲自按规定的要求抛球。
(4)果岭上球童未经球员授权拿起球。
(5)果岭上球员拿起球后交给球童放置球(摆线),且没有在击球前纠正。
(6)按压、踩踏、修整推击线。
老话说“事在人为”,只要主办方有心,不可能做不到“按规则组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