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_尘_子_hdp
风_尘_子_hdp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8,144
  • 关注人气:1,3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故事(二):大话“规则”

(2012-05-28 12:48:26)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除了海南那次因故缺席外,每次博友赛活动俺都是干这个“裁判长”的活,屁颠颠地充当“规则吹鼓手”的角色,每次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比较下来看,这次成都站活动在“规则”方面的表现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自觉遵守规则的氛围最好。
经过这么多次的磨合,尤其是很多博友平时相互间的探讨和传播,对于博友赛应该“按规则打球”这个问题应该说已经完全达成了共识,至少俺到处转悠来晃悠去的再没有看到或听到类似于“无所谓”、“随便玩”的言行,“遵守规则”成了博友赛的题中应有之义。
特意找机会了解了一些场上的情况。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杜绝了违规行为,但博友们在“规则意识”上的表现可以说已经不容易、相当了不起了。
譬如,个别第一次参加博友赛的球友一开始还会习惯性的说一句“OK”了吧?同组的立刻都会友好提醒:不行的噢!不少球友聊天时都提到,打了这么多年球,破天荒第一次自己做Mark、第一次自己摆线、第一次规规矩矩地按规定动作抛球、第一次不“OK”、第一次按比赛规定给同组的记成绩,“新鲜”的同时感觉特别好,“像打高尔夫”。
两个球会的很多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球童)都纷纷表示很惊讶:从来没见过“业余”会这么认真的!

第二,“相互监督”、“以老带新”的效果最明显。
这次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自觉遵守规则为主、相互监督为辅”的原则,在良好的规则氛围导向下,即便是偶尔想“马虎”的空间也很小。
俺大概统计了一下,这次约有一半左右是“第一次”参加博友赛活动,其中有不少事先都没有想到博友赛对规则氛围的要求会这么高、执行规则会这么严格;第一场排名赛分组时,俺特别考虑到这个因素,尽可能将新老博友交叉搭配,尽可能将来自不同地域的球友组合在一起,对一些组俺还专门事先单独嘱咐其中规则意识相对比较强、规则知识相对掌握得较多的博友“如此这般”,实践下来效果很明显。
有一个组,其中的一位博友一开始多少还有点不以为然,多少也有点随意;几个洞打下来,一看同组的博友个个都那么认真、那么“讲究”,自己也再不好意思“随意”了。
有好几组博友都是回场后专门找到俺,先就在场上遇到的规则争议问题确认正确答案后,才相互在记分卡上签字认可成绩。

第三,被“规则”问题深深触动的典型案例最多。
这次参加博友赛的高手不少,实事求是地说,其中平时习惯了“按规则打球”的比例并不太高,正如俺多次提到过的,有不少球友的球技水平和规则知识确实不成比例,在这种相对比较严格的规则氛围下吃亏不少。
俺这次在现场和事后接到的电话咨询不下几十个,针对一些具体案例的热烈讨论也不少。很有一些当事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不懂规则真的不行啊!成都古龙更是几次用成都方言调侃:我们平时打的都是“霸霸球”,要不得哟!
这次因各种原因被“规则”撞了腰的典型案例不少,被DQ的、被罚杆的,由于不太懂规则而不得不缩手缩脚的、被“好心”提示给误导的、遇到情况不知道怎样处理才更好的,等等。
俺大致回忆一下,先整理几个案例供博友们分享。

1、最不划算的DQ
第一天排名赛下来后的分组,由于涉及到总决赛前16名领先组的“举牌”待遇,俺和药师反复核对各位博友的成绩,结果发现唯一有一张不符合要求的记分卡恰恰属于领先组——不是记录的每洞实际杆数,而是按平时的习惯记+1之类。
第二天一早,俺在麓山球会和当事博友见面,把计分卡拿出来给他看,他大吃一惊:怎么会是这样?!
俺要特别感谢这位博友“敬畏规则”的姿态:在看到自己的计分卡之后,态度非常明确,表现得一点也不含糊,“该怎样就怎样”,“就拿我给大家做个教训的例子吧”!

2、可以避免的DQ
麓山总决赛后,在现场核对成绩时,很遗憾地发现不得不取消某博友的成绩。
开球第一杆,球有可能在灌木丛中遗失,打暂定,上球道;在灌木丛里面找到了初始球,觉得没法打,把初始球捡起来,继续用暂定球完成了这个洞。
其实,这种情形俺在博客中已经写过很多次了——找到初始球的同时,暂定球“等于没打”,必须继续用初始球进行处置(能打则打、不能打则按“宣布不可打”处理),绝对不能再打暂定球,否则属于“打错球”,罚2杆,而且必须用初始球更正。
如果当事人在这方面的规则知识稍微多一点,即便是当时错误的对暂定球打了下一杆,也还有机会纠正,也就是罚2杆而已,不至于辛辛苦苦一场球下来挨了个DQ。

3、多余的击球
博友阿杜,球技没得说,但因为缺乏相应的规则知识,这回算是吃了个不大不小的哑巴亏。
第二杆击球下水,觉得还可以打出来,挽起裤脚踏进水中开干,一杆下去,未成功,想放弃(不再在水里面打);同组的告诉他“必须继续打”,没法子,到第四下才把小白球给弄出来。
实际上,阿杜在水中的第一杆救球不成功后,完全可以重新按侧面水障碍区方法补救:罚1杆,在最后入水点两杆范围内抛球;依阿杜童鞋的水平,抛球后一杆攻上果岭显然不成问题,哪至于非得和水去较劲?
事后专门和阿杜做了交流,他自己也特有感慨。
俺说,这个情况再一次佐证了俺的几个观点:
第一,规则是帮助球员的,不要有抵触规则的心理,多懂得一些规则知识就可能多一些办法,经常都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不懂得规则是要吃亏的。同组的要求阿杜“必须继续打”,实际上并无规则依据,但阿杜自己又不能从规则角度说出反驳的理由,只好“认命”。
第三,打惯了Notouch的往往不愿意或很少有机会在正儿八经的规则问题上多花功夫,遇到比较正式的规则环境时就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很容易吃亏的。
阿杜深以为然。
不过,阿杜童鞋倒是给俺们这次博友赛留下了水中救球的精彩瞬间,那架势在球镜老弟的镜头下几乎可以与世界顶级大腕比美,呵呵。

4、果岭上不能做的
(1)触及推击线
规则16-1a明确规定:除了取除散置障碍物、站位时把杆头放在球前面、测量、向下按压Mark、拿起球和放置球、修理打痕和旧洞杯埋迹外,击球前都不得触及推击线,否则比洞赛本洞负、比杆赛罚2杆。
很多球友都有这个习惯:击球前喜欢用推杆头在推击线上很仔细地摁来摁去,有的还特别强调“(这样做)又占不了什么便宜”——规则就是规则,违规了就得挨罚,和有没有“占便宜”没有必然联系。
(2)修理推击线上打痕和旧洞杯埋迹以外的损坏
有博友认为,前一组留下的鞋钉印影响到推杆是可以修理的,因为“本不应该有”;还有的提出,出于对果岭的爱护,也应该修理。
规则16-1c明确规定,击球前只能修理推击线上的打痕和旧洞杯痕迹。
这里面涉及到几个环节:
第一,推击线的概念。推击线不是一条几何意义上的“线”,而是位于球和洞杯之间的、推击后球有可能到达的地方组成的一条“带”。
第二,平时我们上了果岭要特别注意,不要拖着脚走,更不能因为高兴或恼火而跺脚,否则鞋钉所形成的损坏很容易给后一组的造成额外麻烦,这就叫“随时为他人考虑”。
第三,推击线上的鞋钉印只能在推球进洞后修理,不能以“不应该有”为理由在推杆前修理,否则比洞赛本洞负、比杆赛罚2杆。
第四,没有位于推击线上的鞋钉印可以在任何时候修理。
第五,如果是因为同组的不小心踩踏造成的鞋钉印或推击线破坏,在推杆前是可以修理的。

5、暂定球
规则27-2规定:如果球有可能在水障碍区以外遗失或OB,为了节省时间,球员可以先打一个暂定球。
换句话说,在确认球已经进入水障碍区的情况下是不允许或不存在“打暂定”的,即便你宣布“打暂定”也不算数,打出去的球也不是“暂定球”而是“使用中球”。
这次遇到了不止一个博友在球下水后还宣布“打暂定”的,除了是因为不熟悉规则的规定外,还发现有一个重要原因:平时打Notouch习惯了,第一反应就是原地重打,把下水统统都称为“OB”(包括一些球童都是习惯性的喊“OB”啦!)——有一位博友还专门找我讨论:为什么下水就不能打暂定?不是“OB”了么?

6、改善击球位、改善(或指示)打球线
有博友在击球前习惯用杆头在球的前后捣那么几下,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行为,弄不好就会被罚2杆——如果改变了球位周围的现状或在打球线方向的地面上捣出了可见的痕迹。

俺把这次博友赛活动中收集到的一些规则方面的问题和相关信息理了一下,明显得出一个结论:真正涉及到很“专业”的规则问题其实极少,绝大部分都是比较简单甚至属于“常识”性的问题,只要平时打球稍加留意都不难搞明白。

博友赛在“规则”方面能起到的一个很大作用便是“导向”,这回的成都站活动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也是俺这个“吹鼓手”最感欣慰的,再辛苦也觉得特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