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狮穴”——尼尼微(Nineveh)
既然说到了亚述那就不得不说一下尼尼微(Nineveh),一个被后世称为“血腥的狮穴”的城市,一个古籍和圣经都提到过的一座非凡的城市,也是上文提到过的连上帝都想猛拍的那个城市。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将都城由杜尔-沙鲁金(古Dur
Sharrukin“沙鲁金堡”今豪尔萨巴德Khorsabad,位于今伊拉克摩苏尔东北20公里)迁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在犹太人的经典中,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已经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图18-a:
吉姆斯·弗尔古森(James Ferguson)所绘的对尼尼微的宫殿复原图.《第二系列的尼尼微的纪念碑》【 A second
Series of Monuments of Nineveh). A.H.
Layard, London,1853. 】
18-b: 莱亚德所绘尼尼微宫殿复原图。

尼尼微遗址主要部分由库云吉克(Kouyunjik)和奈比尤奴斯(NabiYunus)两座古丘组成。1847年,遗址由年轻的冒险家奥斯汀·亨利·莱亚德(Austen
Henry Layard 1817.3.5~1894.7.5)首次发掘出土,以后英国考古队曾组织多次发掘。
图19:
尼尼微遗址的两大主力库云吉克和奈比尤奴斯。
19-a: 库云吉克

19-b:奈比尤奴斯
图20:
英国考古学家A·H· 莱亚德画像
20-a:在这幅创作于1843年的水彩画中,莱亚德身穿波斯长袍,头戴波斯头饰。这位杰出的考古学家在尼姆鲁德和尼尼微不屈不挠的进行了7年的开拓性发掘,成果颇丰,一位同事评价道:“他总是精力充沛,很少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20-b:年轻时的A·H· 莱亚德
尼尼微城建在山上,形状不规则(类似五边形),不方也不圆,占地约7.5平方公里。城墙长12公里(北城墙长约1.9公里,南墙长约0.8公里,东墙长约5公里,西墙长约4公里)有内外两重,外墙带雉堞,间有城塔,内墙为土坯高墙,
城墙有些地方宽达 45 米。东西流向的Khosar河把尼尼微分为了两个半城。
图21:
尼尼微城墙遗址

尼尼微有城门15座,按顺时针排列分别是北3门(月神之门
Sin gate, 冥神之门 Nergal gate, 风暴之门 Adad gate),东边最多,有6座(Halahhu
gate,Shibaniba gate, Mushlalu gate, Kar-Mulissi gate, 太阳神之门
Shamash gate , Halzi gate), 南1门(阿淑尔之门 Ashur
gate)西5门(Handuri gate, 武器之门 Arsenal gate, 沙漠之门 Desert gate,码头之门
Quay gate , Mashki 【Gate of the
Watering
Place】浇灌之门)5座已经发掘和重建的分别是冥神之门,富饶(风暴)之门,浇灌之门,太阳神之门和Halzi门。
图22:亚述名城尼尼微平面图,图中详细列出了尼尼微15个由亚述神命名的大门和城墙的位置。

图23:发掘和重建的尼尼微大门
23-a:冥神之门

23-b: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富饶(风暴)之门并没有全部完成,现在看到的大门是古今结合的产物,只有石墙的底下部分才是原装。【
Fredarch 1990.4 】

23-c:跟富饶(风暴)之门一样,浇灌之门也只有只有石墙的底下部分是原装,拱顶大约高5米。

23-d:尼尼微东城墙和太阳神之门(只是挖掘并没有重建)。
在成为亚述的首都之后,尼尼微开始了自己的鼎盛时期。这时的辛那赫里布老兄已经对整天打打杀杀不感冒了。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尼尼微这个安乐窝的建设方面。
他兴建了一座每边长近200米的“盖世无双王宫”。这座王宫包括两座亚述风格的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和一座凉亭。辛那赫里布还在他的“盖世无双王宫”的西北,为他的后妃们盖了一座后宫,为皇太子盖了一座东宫。他还加宽了尼尼微的马路,增加了城市公园,修建了供水网,并且从郊外60公里处的山上引水入城,以保证尼尼微城里的供水。
图24a-b:尼尼微辛那赫里布宫殿遗址
24-a

24-b

辛那赫里布还挺重视绿化,在王宫周围载满了花花草草,整个宫殿都被花园环抱,上班累了跑出办公室,在花园溜达溜达,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是一种减压的好办法,辛那赫里布在这方面想的还是挺周到的。
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没事就喜欢蒸个桑拿,泡个澡什么的,辛那赫里布也不例外,殿内的房屋设施舒适,由水井,滑轮,吊桶等物构成的一套精致的供水设施将水送到国王的澡堂,澡堂内有淋浴,格子窗和通风扇不断的向室内送入新鲜空气,一个带轮子的移动火炉在寒冷时为房间供热,这样便于国王不管在哪个季节随时都能享受沐浴带来的快感。
图25:辛那赫里布宫殿开挖时情景
辛那赫里布的继承者埃萨尔哈东(Esarhaddon)在位时,仍继续扩建尼尼微,从而使它成为一座像《圣经·约拿书》中所描绘的有12万余居民的大都城。
埃萨尔哈东的继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淑尔巴尼拔(Assurbanipal)。他除了大量收藏亚述人的图书——泥版文书外,还兴建了巨大豪华的阿淑尔巴尼拔王宫。
图26:库云吉克丘挖出的大量文物。

阿淑尔巴尼拔是亚述的末代君主,自称为“伟大英明及世界之王”,他在位时不仅使亚述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极限,而且也是一位尊崇文化、博学多才、爱书入迷的国王。
在他统治期间,在尼尼微修建了著名的阿淑尔巴尼拔图书馆。这也是已知的最早的图书馆。在图书馆遗址的一块泥版上,阿淑尔巴尼拔自述道:“我,阿淑尔巴尼拔,受到纳布智慧神的启发,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我可以从它学到射、御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读书不但可以扩充知识和技艺,而且还可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好象这哥们没事就会跟人谈谈贵族精神。
这座图书馆是阿淑尔巴尼拔的私人图书馆。这里的藏书多数刻有国王的名字,有的注明是国王本人亲自修订的,有的则注明是由他收集来的。阿淑尔巴尼拔的精神胜利法可了不得,泥版文书上往往还刻有“宇宙之王、亚述之王阿淑尔巴尼拔”的字样。在一块泥版上,刻着这样一首诗:
我是阿淑尔巴尼拔,伟大的国王、非凡的国王
宇宙之王、亚述之王、周边世界之王
王中之王,亚述的统帅、无敌的君主
支配着大海从高到低
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帝国渐渐衰落。埃及首先摆脱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东北方的游牧部落接连兴起,也日益威胁着尼尼微。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Chaldeans)联合东边的米底人(Medes
又译作米提亚人)进攻亚述。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庞大的亚述帝国一起,就这样OVER了。
图27:约翰·马丁(Martin, John 1789-1854)所绘油画《尼尼微的覆灭》(The
Fall of Nineveh),英国伦敦维多利亚暨亚伯特博物馆/布里吉曼艺术图书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 London, UK, / 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藏品号:BAL 18366 。

加载中,请稍候......